摘 要:通過在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進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得出, 校企合作應進一步實現深層次的推進 ,必須建立工學結合的教學管理模式, 加強自身的校內實習實訓條件,完善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高職院校, 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服務湖南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ZJC2013018)資助。
高職學院實行工學結合教育體現的是學校 、企業、學生、教師、和社會的多贏 ,有利于學校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 有利于學校與企業的聯系, 提高學校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有利于學校利用社會資源辦學,降低辦學成本,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合作企業獲得所需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提高職業能力,增加就業競爭力;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實踐能力;有利于形成一支“ 雙師”結構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有利于實現學生就業與企業用人的有機結合。因此,高職院校實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1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制度保障
1.1 爭取政府支持,優化辦學環境
1)學院將積極爭取湖南省政府及省教育廳對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應用專業的支持,通過政府部門的指導、溝通與協調,調動相關資源優勢在發展規劃、產業結構、人才需求、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我們指導和政策傾斜,保證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應用性。
2)通過政府協調溝通湖南省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服務企業與我院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培育良好的校企合作企業。
1.2 組建專班,制度保障
1)學院將成立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專班,擬定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認真學習準確把握新興產業前沿理論,市場動態,人才需求,以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信息、新經驗,科學領導和科學決策,有效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2)制定專業五年發展規劃,建立建全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各協作部門的溝通與交流,加強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落實崗位職業,保證人才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
1.3 成立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指導委員會
1)學院將成立行業、企業、大專院校專家參與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應用專業指導委員會,全方位地參與和指導專業的改革與建設。在專業開辦初期專業委員會將根據湖南省新能源汽車建設和發展的實際準確定位培養目標,牢牢把握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準確方向,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檢查評估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情況,提出改進意見。
2)辦學過程中加強對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和運用,同時對人才培養全程跟蹤評估,促進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2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措施保障
2.1 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搭建合作共贏的人才培養平臺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在現有的基礎上再重點簽約新能源生產、服務企業4—8個,采用理事會制度或董事會制度,實現學校和企業高度融合,將企業崗位需求與崗位標準直接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2)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將生產車間和培訓中心成為實踐教學的課堂和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的場所。校企共同安排實踐教學計劃,特別是由企業安排其工程技術人員充任實踐教學指導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完成學生由專業技能的培養到就業崗位的過渡,努力縮短課堂與崗位、學校與社會的距離,更好地達到培養目標。
2.2 構建高素質結構合理的師資團隊
1)重點進行新能源汽車師資隊伍建設,三年內建成一支結構合理的專任教師隊伍,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車構造、新能源汽車電器電路、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新能源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專任教師隊伍6—8人。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兼職教師隊伍。有來自企業的高級技師,技術總監,有來自行業的高級工程師,企業和行業知名專家。保證兼職教師承擔的專業核心課程不少于核心課程總時數的50%。
3)落實教師下企業鍛煉制度,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嚴格落實老師下企業鍛煉和頂崗工作制度。
2.3 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1)爭取省財政投入,學院資金配套,在現有實訓中心基礎上增加新能源汽車檢測實訓區,新能源汽車構造實訓區,新能源汽車電器實訓區,使之與現有的實訓中心功能互補,滿足教學做一體化的需要。
2)加強校內實訓中心產業化的步伐,做到生產和實踐一體化,將企業的管理的經營理念引入學校,將生產的任務引入課堂,做中學,學中做,實現“前校后廠”的實訓中心建設模式,真正實現“產學結合、工學結合”。
2.4 積極推進課程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
1)將大力推進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認真分析工作崗位和學習領域,以工作任務、工作項目、工作對象、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等作為情景載體,倡導多模式,多途徑的課程達成改革。
2)將積極推進和鼓勵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如采用“模塊化教學”、“任務驅動法教學”、“理實一體化教學”等教學模式,采用“問題法”、“實踐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再現法”等學習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將培養學生素質和高技能應用能力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3)探索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的新模式,增加頂崗實習和靈活安排頂崗實習,不斷改變實習方式,充分利用學生假期增加到企業鍛煉的時間和接觸生產一線的機會,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習時段和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需要,增強實習的針對性,使教學真正體現“工學結合”。
2.5積極推進專業教材的開發利用
學院將在政策上,在資金保障上給予全方位的支持,推進與行業、企業合作聯合開發專業教材,引進企業和行業崗位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到教材建設中,構建新能源汽車專業科學、實用的教材體系。
3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創新
3.1 瞄準就業市場需求,拓寬就業渠道
1)本著就業優先服務于湖南省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采用定單培養或定向培養的模式,與相關企業簽訂協議,著力培養企業需要的技術技能,實用型人才。
2)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學生學習期間,將根據市場發展的情況,大力開展就業和創業指導教育,鼓勵和引導學生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情況,思考和積極探索自主創業之路,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就業內涵。
3)鑒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將迎來大的發展,一批新興的服務企業會不斷涌現,我們將在保證重點,服務核心的前提下,積極為人才需求企業實行定向培養的方式,供企業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拓寬就業渠道,為促進新能源汽車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服務。
3.2 走“產學研”一體化辦學之路,構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辦學體系
1)學院將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扶持新能源汽車產學研結合。完善產學研合作教育體系,使產學研合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并與專業改革融合配套,形成一個融產學研合作教育的從課程教學、模擬實訓到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的完整的體系。通過產學研結合給專業建設帶來活力和動力,使專業獲得健康快速發展。
2)加大為企業和行業服務力度,與企業共同進行市場研究,員工培訓,項目開發,技術支持等項目。
4 總結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湖南省唯一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 ,其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本專業將服務湖南區域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緊扣產業需要,依據”校企合作,產學對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行業適應能力,為產業提供實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范黎明.高職學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2]肖坤,盧紅學,高職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年第9期
作者簡介
曹曉娟(1982—),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電子信息技術,高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