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蔚
摘要:在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中,”B/S結構程序設計”課程,因其具有邏輯性強、綜合技術要求高等特點,教學效果常常不盡如人意。本文提出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CPS模型改變教學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CPS模型;高職;“B/S結構程序設計”;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5-0168-03
“B/S結構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B/S架構應用程序已經成為廣泛應用于電子商務、電子政務、辦公自動化等領域的主流應用程序運行模式。市場對相應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近年來,高職院校針對市場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開設了“B/S結構程序設計”等課程。
“B/S結構程序設計”課程(簡稱B/S課程)要求學生綜合應用網頁制作技術、數據庫技術、面向對象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asp.net程序構架等,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專業技術基礎要求較高。目前這門課程的教學方式大多采用以任務為驅動的項目式案例教學。但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覺得該課的教學難度較大。在教師授課方面,教師講授知識點較多,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二是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效果一般。在學生學習方面,對課程學習有畏難情緒,學習主動性較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一味模仿,死記代碼,欠缺主動思考,靈活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較差。
為解決上述問題,從根本上消除學生對本課程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本文以B/S課程教學中網頁注冊功能這個教學模塊為例,提出一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其總體思想是:在具體案例中應用CPS模型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發散與收斂思考,教師則采用收斂總結的方式針對學生的核心問題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傳授,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CPS模型簡介
CPS模型,即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的縮寫),源自Osborn(1963)的“頭腦風暴”法,是經Parnes(1967)綜合其他有關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形成的一整套訓練步驟。它是一種通過想象和創新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用來幫助人們重新定義所面臨的問題,并提出許多突破性的辦法,然后再根據這些辦法采取行動。
該模型強調分階段解題,通常用于解決開放性問題,其主要特征就是在解決問題的每一個階段都結合了發散思維及收斂思考。發散思維是起始,收斂思考是結束。其中,發散思維即為創造性思維,隨著多樣化、獨特想法的產生,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收斂思考則是對所有想法做出比較,以尋求適合的解決方法,最后加以執行或是作為下一階段前的準備。
崔芬格(Treffinger D J)和伊薩克森(Isaksen S G)提出,CPS模型發展經歷了多個階段,目前教育界應用較廣的“CPS三成分六階段”模型(如下頁圖1所示)是對Parnes提出的CPS模型的完善。
在這六個階段中,發散思維和收斂思考貫穿始終。且上述六個階段在實際解決問題時并不是線性的,而是自然靈活交替運用,未必都需要運用到每一個成分及階段。
教學設計與實施
傳統的項目教學或案例教學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學生動手實踐的方式。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首先是學生的課堂反應,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興趣。但在教學過程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講解盡管對一些重點難點往往會特別地強調,但學生往往心不在焉,并不清楚在一個項目或案例的解決過程中,自己需要解決的難點究竟是什么,又該用何種方式去解決。簡而言之,就是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思考過程。學生只是機械地記筆記,完全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由于不理解,也不明白教師講授的知識點究竟用于何處,就很容易造成知識的遺忘。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喪失信心。
而CPS模型三個成分便是定義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執行解決方案。它需要學生自己先對問題進行分析,明確需求,了解自己的問題之所在,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使得學生能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案例教學實踐中應用這種創造性問題解決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創造能力,增進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因此,本文提出的應用CPS模型的教學方式是:在具體案例中通過CPS模型引導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發散與收斂思考,教師則采用收斂思考對學生的核心問題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術的傳授,如圖2所示。
案例分析
以下以網站會員注冊功能模塊實現為例,說明CPS模型在“B/S結構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網站會員注冊功能是當前大多數商業網站都具備的功能。該功能的實現難度適中,又涵蓋了“B/S結構程序設計”中主要的知識和技能點,如ASP.NET界面設計、驗證控件應用、ADO.Net類的應用、ASP.Net中系統內置對象的應用等。掌握好該功能模塊的制作,能為學生后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在整個B/S教學中很具代表性意義。根據CPS模型的三成分六階段,教學實施具體步驟如圖3所示。
整個教學組織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方式,這是因為CPS模型十分強調小組合作。CPS作為創造性問題解決源于“頭腦風暴”,奧斯本曾建議在進行“頭腦風暴”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其主要思想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大家通過發散思維提出各種點子,彼此的想法相互影響,從而產生更多點子。在CPS模型中,這樣的組織形式有助于更多問題和解決方案的產生。而教師在整個CPS教學方式中則起到收斂總結的作用,根據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解決方案總結出其中最本質的內容,包括核心的問題、最合理的解決方案等。
(一)CPS定義問題endprint
資料查找 在思維發散階段,廣泛搜集資料有助于從不同角度拓寬思維,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在收斂思維階段,則對大部分重要資料做出定義及分析,從而找出的最重要的部分。為明確會員注冊可以有哪些方式,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各種網站注冊頁面,從而了解注冊功能的界面設計、包含信息、操作流程等問題。
明確需求 對一個功能模塊而言,明確具體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求部分小組展示各自搜集來的注冊頁面,然后每組進行系統的收斂總結。例如,總結出以下內容:(1)注冊界面是怎樣的?(2)注冊的主要信息有哪些?(3)注冊時的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這一類問題回答起來并不難,但卻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且經過一系列搜索資料過程后,學生可深入理解教師的要求,并明確具體需求。
(二)CPS尋找解決方案
提出基本解決思路 此階段要求盡可能找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思路。在思維發散階段,每組學生可根據本組制定的注冊功能,通過發散思維給出盡可能多的解決思路,同時通過小組討論,收斂總結出一套可行的解決思路。此解決思路并不是完整的實現代碼,而僅僅是一種用文字、偽代碼或手繪示意圖表示的思路說明。
提出實現中的主要難點 學生在考慮解決思路的過程中,同時需要通過發散思維去充分考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難點。而經過教師的引導后,學生則通過收斂思考后,總結出最難解決的核心問題。這樣一番思考有助于學生清楚自己在解決問題時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在CPS尋找解決方案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起總結并收斂學生發散思維的作用。教師主要講評學生的思路是否正確。教師也需要通過收斂思考總結學生的核心問題。這些核心問題往往就是教師講解的重點和難點,如ADO.Net類的應用、驗證控件的應用等。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講課重點將會更為明晰,學生聽課則會更有針對性。
(三)CPS執行解決方案
將思路轉化為代碼,真正實現功能 此階段是真正實現功能模塊、將前面學生所寫的偽代碼真正變為代碼的過程。在經過教師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后,學生須通過實際地“做”來實現功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遇到更多問題,譬如語法問題、運行問題等。這同樣需要用發散和收斂的思考方式去找到一些核心問題。教師則通過收斂引導和總結學生的主要問題,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不斷強化一些知識點和技術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功能擴展 每組學生實現注冊頁面的基本功能后,需要再次通過發散思維去考慮一些擴展功能,如驗證碼功能、密碼加密、頭像上傳等。然后重復上述“定義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執行解決方案”的步驟完成擴展功能(如圖4所示),對完成的最終作品要進行演示。功能擴展階段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綜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教學成果分析
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成效:(1)在整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經歷了資料搜集,明確需求,考慮問題解決方案,考慮難點,編碼實現功能的過程,改變了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2)學生通過不斷地發散和收斂思考,改變了一味模仿的現象,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3)教師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且在每次進行收斂思考時,能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主要難點,使授課的知識點更具針對性。
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驅動,并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收斂思考,這就使得課時的需求量更大。同時,在這種方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去解決一個個問題,使得知識點的傳授與傳統方式相比缺乏有序性,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系統性要比傳統教學法略差一些。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孫建明.CPS模型及其在化學問題解決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12(4):13-16.
[2]袁維新.國外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0(7):6-10.
[3]Donald J Treffinger, Scott G Isaksen.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Gifted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J].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2005,49(4):342-353.
[4]張升飛.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1(5):210-213.
[5]皇甫倩,王后雄.基于CPS模型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2(4):53-56.
(責任編輯:謝良才)endprint
資料查找 在思維發散階段,廣泛搜集資料有助于從不同角度拓寬思維,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在收斂思維階段,則對大部分重要資料做出定義及分析,從而找出的最重要的部分。為明確會員注冊可以有哪些方式,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各種網站注冊頁面,從而了解注冊功能的界面設計、包含信息、操作流程等問題。
明確需求 對一個功能模塊而言,明確具體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求部分小組展示各自搜集來的注冊頁面,然后每組進行系統的收斂總結。例如,總結出以下內容:(1)注冊界面是怎樣的?(2)注冊的主要信息有哪些?(3)注冊時的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這一類問題回答起來并不難,但卻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且經過一系列搜索資料過程后,學生可深入理解教師的要求,并明確具體需求。
(二)CPS尋找解決方案
提出基本解決思路 此階段要求盡可能找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思路。在思維發散階段,每組學生可根據本組制定的注冊功能,通過發散思維給出盡可能多的解決思路,同時通過小組討論,收斂總結出一套可行的解決思路。此解決思路并不是完整的實現代碼,而僅僅是一種用文字、偽代碼或手繪示意圖表示的思路說明。
提出實現中的主要難點 學生在考慮解決思路的過程中,同時需要通過發散思維去充分考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難點。而經過教師的引導后,學生則通過收斂思考后,總結出最難解決的核心問題。這樣一番思考有助于學生清楚自己在解決問題時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在CPS尋找解決方案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起總結并收斂學生發散思維的作用。教師主要講評學生的思路是否正確。教師也需要通過收斂思考總結學生的核心問題。這些核心問題往往就是教師講解的重點和難點,如ADO.Net類的應用、驗證控件的應用等。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講課重點將會更為明晰,學生聽課則會更有針對性。
(三)CPS執行解決方案
將思路轉化為代碼,真正實現功能 此階段是真正實現功能模塊、將前面學生所寫的偽代碼真正變為代碼的過程。在經過教師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后,學生須通過實際地“做”來實現功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遇到更多問題,譬如語法問題、運行問題等。這同樣需要用發散和收斂的思考方式去找到一些核心問題。教師則通過收斂引導和總結學生的主要問題,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不斷強化一些知識點和技術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功能擴展 每組學生實現注冊頁面的基本功能后,需要再次通過發散思維去考慮一些擴展功能,如驗證碼功能、密碼加密、頭像上傳等。然后重復上述“定義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執行解決方案”的步驟完成擴展功能(如圖4所示),對完成的最終作品要進行演示。功能擴展階段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綜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教學成果分析
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成效:(1)在整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經歷了資料搜集,明確需求,考慮問題解決方案,考慮難點,編碼實現功能的過程,改變了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2)學生通過不斷地發散和收斂思考,改變了一味模仿的現象,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3)教師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且在每次進行收斂思考時,能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主要難點,使授課的知識點更具針對性。
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驅動,并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收斂思考,這就使得課時的需求量更大。同時,在這種方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去解決一個個問題,使得知識點的傳授與傳統方式相比缺乏有序性,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系統性要比傳統教學法略差一些。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孫建明.CPS模型及其在化學問題解決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12(4):13-16.
[2]袁維新.國外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0(7):6-10.
[3]Donald J Treffinger, Scott G Isaksen.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Gifted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J].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2005,49(4):342-353.
[4]張升飛.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1(5):210-213.
[5]皇甫倩,王后雄.基于CPS模型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2(4):53-56.
(責任編輯:謝良才)endprint
資料查找 在思維發散階段,廣泛搜集資料有助于從不同角度拓寬思維,更深入地了解問題;在收斂思維階段,則對大部分重要資料做出定義及分析,從而找出的最重要的部分。為明確會員注冊可以有哪些方式,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各種網站注冊頁面,從而了解注冊功能的界面設計、包含信息、操作流程等問題。
明確需求 對一個功能模塊而言,明確具體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求部分小組展示各自搜集來的注冊頁面,然后每組進行系統的收斂總結。例如,總結出以下內容:(1)注冊界面是怎樣的?(2)注冊的主要信息有哪些?(3)注冊時的主要操作步驟有哪些?這一類問題回答起來并不難,但卻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且經過一系列搜索資料過程后,學生可深入理解教師的要求,并明確具體需求。
(二)CPS尋找解決方案
提出基本解決思路 此階段要求盡可能找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思路。在思維發散階段,每組學生可根據本組制定的注冊功能,通過發散思維給出盡可能多的解決思路,同時通過小組討論,收斂總結出一套可行的解決思路。此解決思路并不是完整的實現代碼,而僅僅是一種用文字、偽代碼或手繪示意圖表示的思路說明。
提出實現中的主要難點 學生在考慮解決思路的過程中,同時需要通過發散思維去充分考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難點。而經過教師的引導后,學生則通過收斂思考后,總結出最難解決的核心問題。這樣一番思考有助于學生清楚自己在解決問題時面臨的重點和難點。
在CPS尋找解決方案這個環節中,教師主要起總結并收斂學生發散思維的作用。教師主要講評學生的思路是否正確。教師也需要通過收斂思考總結學生的核心問題。這些核心問題往往就是教師講解的重點和難點,如ADO.Net類的應用、驗證控件的應用等。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講課重點將會更為明晰,學生聽課則會更有針對性。
(三)CPS執行解決方案
將思路轉化為代碼,真正實現功能 此階段是真正實現功能模塊、將前面學生所寫的偽代碼真正變為代碼的過程。在經過教師對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后,學生須通過實際地“做”來實現功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會遇到更多問題,譬如語法問題、運行問題等。這同樣需要用發散和收斂的思考方式去找到一些核心問題。教師則通過收斂引導和總結學生的主要問題,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不斷強化一些知識點和技術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功能擴展 每組學生實現注冊頁面的基本功能后,需要再次通過發散思維去考慮一些擴展功能,如驗證碼功能、密碼加密、頭像上傳等。然后重復上述“定義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執行解決方案”的步驟完成擴展功能(如圖4所示),對完成的最終作品要進行演示。功能擴展階段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綜合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教學成果分析
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具有以下成效:(1)在整個過程中,每名學生都經歷了資料搜集,明確需求,考慮問題解決方案,考慮難點,編碼實現功能的過程,改變了學生對課程的畏難情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2)學生通過不斷地發散和收斂思考,改變了一味模仿的現象,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3)教師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且在每次進行收斂思考時,能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主要難點,使授課的知識點更具針對性。
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這種基于CPS模型的教學方式以問題作為驅動,并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與收斂思考,這就使得課時的需求量更大。同時,在這種方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去解決一個個問題,使得知識點的傳授與傳統方式相比缺乏有序性,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系統性要比傳統教學法略差一些。
參考文獻:
[1]王后雄,孫建明.CPS模型及其在化學問題解決中的應用[J].化學教學,2012(4):13-16.
[2]袁維新.國外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型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10(7):6-10.
[3]Donald J Treffinger, Scott G Isaksen.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Implications for Gifted Educ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J].The Gifted Child Quarterly,2005,49(4):342-353.
[4]張升飛.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法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考試周刊,2011(5):210-213.
[5]皇甫倩,王后雄.基于CPS模型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12(4):53-56.
(責任編輯:謝良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