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英杰等

摘 要:以應用型現代種業人才培養為導向,對《種子經營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及考核方式等進行了改革探索。通過改革,使教學相長,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關鍵詞:種子經營管理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安徽科技學院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10-123-03
民為政要,農為國本,種為糧先。隨著2011年《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中強調的“農作物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的“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的“推進種養業良種工程,加快農作物制種基地和新品種引進示范場建設”等相關政策的相繼出臺,國家對農作物種業的重視程度全面提升。種業的發展離不開種業人才,種業人才是決定我國農作物種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1]。所以,新時期,培養與現代種業發展相適應的“懂生產、會經營”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種業是我國種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2]。
《種子經營管理學》是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交叉學科,它以經濟學、商品學、市場營銷學、心理學、管理學和農產品貿易學等為理論基礎,涉及到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檢驗學、種子貯藏加工學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知識的一門綜合性的學科[3]。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如何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種子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一直是擺在我們任課教師面前的難題。為此,我們根據我校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實踐能力,能在現代種子企業、農業相關部門及其他單位從事種子生產、經營管理、推廣與開發、教學與科研工作,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和“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種業領域農業推廣碩士教育,以培養促進種業發展的應用型各類技術人才為目標,立足安徽、輻射周邊,把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辦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種業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基地,為發展安徽農作物現代種業提供人才與科技支撐,為學生和種子產業發展服務”的專業定位[4],對《種子經營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等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旨在培養應用型現代種業人才。
1 整合、更新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本校實際教學條件,適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更新。本課程選用康玉凡和金文林主編的《種子經營管理學》為教材,并參考胡晉等主編的《現代種子經營和管理》、孫守鈞主編的《種子市場營銷學》、郝建平等主編的《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以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等編寫教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增減、整合和補充,如增加了植物新品種保護和審定管理、種子經營計劃、種子經濟合同、種子質量糾紛處理等內容,對教材中一些經濟學、管理學、商品學和市場營銷學中專業性較強,但與本課程聯系不是十分緊密的理論進行弱化或刪減,如刪減了種子需求及彈性分析、種子企業管理系統分析、投入產出分析、企業管理理論知識體系、企業管理的系統理論、種子企業管理系統及系統管理等內容。通過整合,將整個課程教學內容分為種子商品與市場、植物新品種保護與審定管理、種子營銷、種子企業管理和種子行政管理與執法等5大模塊。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內外種業發展變化的趨勢,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并及時向學生講授和探討種業的一些新政策、法規等,并安排相關專題報告。
經過優化、整合后的《種子經營管理學》理論教學總學時為45學時、2.5學分(另有課程實習20學時、1學分),課程教學內容顯得更系統、全面,并且避免了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重復。具體教學內容見表1。
2 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根據《種子經營管理學》課程特點和現代種業對人才的需求,課程組及時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上,除了傳統的講授法外,主要采用了討論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手段上,改變傳統的板書,理論教學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穿插了大量與種子經營管理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并建立了課程網站,將教案、課件、練習題、考試大綱、模擬試卷等教學基本資料上傳至課程網站,同時開通了交流平臺,老師可以通過交流平臺回答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通過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課程的生動性與吸引力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普遍提升。
2.1 討論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中的一些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講授過程中,當講到一些與生產實際關系密切的問題或熱點問題時,我們就采用討論法,如當講到“種子銷售人員應的基本素質”、“種子目標市場的選擇”、“種子核心產品策略”、“種子定價策略”、“種子促銷策略”、“種子廣告策略”等問題時,我們的做法是:教師先就某一主題設計一些相關的討論問題,給學生一些啟發式的引導,然后進行分組討論,最后老師進行簡單點評。通過這種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活躍課堂氣氛。
2.2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應用 所謂任務驅動法,即教師就某一個主題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并對本知識體系進行較全面的熟悉、理解、歸納和總結梳理,再進行交流,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如在緒論中讓學生自己查閱“我國種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的相關資料,課堂上讓學生代表先講解相關內容,其他同學補充,最后由教師總結?!胺N子市場調查”和“種子營銷計劃書的制定”等內容,先對學生進行分組,確定種子市場調查和種子營銷計劃的主題,各小組根據調查主題自行設計調查表和制定營銷計劃書,教師在課堂上對各小組的調查表和計劃書的格式和內容等進行評價,各小組根據評價結果對調查表和營銷計劃書進行修改,經老師確認后再開展種子市場調查。這種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覺、主動學習,并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探索的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endprint
2.3 參觀教學法的應用 本課程參觀教學法的具體做法是:組織或指導學生到附近較知名種子企業或種子生產基地進行實地參觀、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了解種子企業的基本情況(如企業規模、性質、注冊資金、主營業務、年銷售額等)、組織結構、經營理念、發展思路等,使學生對種子企業有更加直觀、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并獲取新知識。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內教師先布置參觀任務,由校外實習指導教師講解,并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盡可能多的相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后,要求學生整理參觀筆記,并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
2.4 案例分析法的應用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種子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研究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及執行業務能力的教學方法。本課程案例分析法的運用主要體現在“種子銷售技巧”、“種子營銷策略”、“種子經濟合同”、“種子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種子質量糾紛”等內容的教學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相關媒體搜索已發生且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包括視頻的和文字的),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選擇適當的案例使用方法。我們通常采取2種方式使用案例,一是教師先講授教學內容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點,然后用案例加以說明,通過案例使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和知識點的理解。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理論知識較抽象、不易理解內容的教學,如“種子營銷策略”、“種子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種子質量糾紛”等;二是先通過案例引出要講授的內容,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有關的基本理論和知識點。此方法一般適用于理論知識相對較較簡單但實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如“種子銷售技巧”、“種子經濟合同”、“植物新品種保護欲審定管理”等。在案例法教學中還要注意:一是教師要精選案例,并要掌握數倍于學生的背景材料;二是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避免完全由教師控制討論,應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并進行適當的引導,使所有學生都參加討論;四是討論結束后要及時做好總結,并將主題引導到講授的基本知識點上來。
3 改革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特別是在應用型高校的教學中,實踐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斗N子經營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而且是本校種子專業最后一門專業課程,所以實踐教學顯得更重要。為了達到真正的實踐效果,課程組對本課程的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將原來只有9學時的實驗課改為一周(20學時)的教學實習,同時對實習形式、內容以及實習考核等方面均進行了改革。
3.1 實習形式靈活多樣 本課程的實習采取靈活機動的方式進行,教師根據理論課的教學進度及時安排相關實習,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了實踐的效果。如理論課中講到“種子市場調查”時,緊接著就安排種子市場調查相關的實習,從調查主題的確定、調查表的設計、調查前的準備、實地調查、調查數據的分析整理到調查報告的撰寫,完成整個種子市場調查的全部實習內容。再比如,當學到“種子企業的組織結構形式”時,馬上安排種子企業網絡調查和種子企業參觀實習等內容;當學到“種子營銷計劃書的制定”時,課后讓學生起草種子營銷計劃書;當講到“種子經濟合同”時,就安排學生分組起草種子購銷、生產加工、貯運等方面的合同,并進行模擬簽訂。等等。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起到“趁熱打鐵”的效果,同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2 實習內容全面具體 本課程實習內容涉及我們將對《種子經營管理學》劃分為5大板塊:主要內容包括植物新品種保護和審定申請書的填寫、種子市場調查、種子企業參觀調查、種子經濟合同的起草與模擬簽訂、種子營銷計劃書的制定、種子營銷實況錄像觀看等。每大板塊的重點章節均安排了相應的課程實習內容,理論與實踐呼應。
4 改革課程考核評價方式
課程考核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手段,考核方式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考核能否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本課程考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是否完成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效果,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課程考核必須與教學緊密結合,成為教學的一部分,體現教學并服務于教學,寓教于考,以考促學。本課程采用了多元的考核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小組探究性教學活動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分別占課程總成績的20%、20%和60%。形成性評價包括考勤、課堂表現、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參加小組討論等方面的評價,根據教師和學習委員平時記錄情況進行評價。小組探究性學習活動評價,包括參與探究性學習的態度、貢獻、協作意識等方面,由小組組長進行評價。終結性評價是指閉卷考試,由課程組教師從建好的試卷庫中抽題,對本課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際應用等方面進行考核。這種考試方式與傳統的單純的閉卷考試相比,更加科學合理、客觀公平,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更進一步地完善教師的教學過程,起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5 結語
通過整合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探索和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創新考核方式,《種子經營管理學》已成為種子專業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熱情普遍提升、學習主動性明顯增強、學習效果顯著提高;經過不斷的探索和改革,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得到較大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劉為民.創建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適應農業發展需要[J].高等農業教育,2003,(12):45-46.
[2]王建華,劉慶昌,江緒文,等.中國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種業,2012,(11):8-11.
[3]康玉凡,金文林.種子經營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時俠清,張子學,舒英杰.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策略[J].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1,25(4):57-60.
(責編:徐煥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