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權
摘 要:要推進素質教育,就要做到因材施教,尤其注意對后進生的轉化。從四個方面談了如何轉化后進生。
關鍵詞:素質教育;因材施教;后進生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客觀、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們能否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敢于面對現實,放下架子、拉下面子,深入了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面對一個新集體,不可急于求成,不可采用高壓政策。學生可能會自然地和以前的教師作比較,從心理上一般不會主動和教師交流,而教師此時應主動地走近學生,做深入的了解,友好地交流溝通,探討學習體會,對各科教師教學的認同,對生活習慣以及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的觀點或思考,幫助學生排解一些情緒和思想障礙,解決生活方面的實際問題等。還有的學生可能內向,不愿就自己的問題和教師探討,不過教師可以形式多樣、有層次地逐步了解和溝通。只有敢于面對后進生的教師才可能有計劃、有信心地完成后進生轉化工作。
二、要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些學生,從多元智能角度去培養和評價,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信任和尊重是改善人際關系的最基本原則。作為“師者”,我們要理智地對待他們。我認為學生紀律差、學習差是一時的,產生這種結果是有各種不同的原因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后進生各有突出之處,學生間不管是橫向比較還是個人能力比較,有的學生在體育方面比較突出,通常在體育賽場上能夠威風;有的在音樂方面擅長;有的在口才方面突出;有的善于搞人際關系。在文化課方面,有的在數學方面不行而在語文方面就可以;有的內向擅長于思考;有的外向善于交際。仔細看,他們各自都有潛在的優點,所以教師應該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用“放大鏡”去找他們身上的亮點。可能有學生被別人歧視過,有的長期被壓制,有的長期放縱自己,對此,教師應細心觀察,言語得當,發現小小變化,立刻給予表揚和鼓勵,鼓勵他們大膽參與。十年前,班里所謂的后進生馬某,動手能力強,熱愛勞動,我給他安排為班里的勞動委員。現在某鋼廠工作,成績突出,很受同事的贊賞。
三、要關心愛護他們,從習慣入手嚴格要求他們
后進生所謂的“差”,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家庭的原因,如父母離婚造成的,有的是自身多元智能不平衡造成的,還有的是因為以前的教師、同學的影響。總之,他們被疏于管理,或被放棄,聽之任之。要是真心關心愛護他們,就要從小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入手,盡量做到少遲到、不遲到,作業可以推遲上交到按時上交,逐步推進,每天都要關注他們,不是責問呵斥,而是究其原因。也有的學生會出現無原因違紀,就是惡習根深蒂固,一時改不了,怎么辦?明確要求,學會等待,每天做好記錄,有進步就表揚,多贊許,少責罵,及時溝通,調整學生心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一言一行是對他們的關愛,幫助他們建立能夠取得進步的自信心。
四、充分發揮同學的力量,幫助他們盡快轉化
教師和學生有時會產生代溝,而學生之間的溝通可能就容易一些,讓班內表現好的學生,帶著教師給的任務,去溝通交流,幫助他們在不良習慣上去矯正,建立班內進步記錄檔案,每周表揚評比,營造和諧互助的班級風氣。教師進一步就可利用通過愛心建立起來的相互信任,喚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逐步實現“自我管理”和“自我改造”的良好境地。所以,我認為,只要我們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在每一項教育活動中,讓學生重參與,重過程,重態度;注重心理疏導,培養抗挫折能力;培養合作、理解、溝通能力;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同學間、師生間感情,按新課程標準,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后進生也就會“前進”了。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光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