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 要:文言文作為古代書面語言,是現代語文的基礎,是現代漢語的根。針對目前中學生學習文言文中存在的問題,從各方面闡述了如何培養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興趣;培養
文言文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亞洲地域文化特征,傳達著華夏民族重要的信息。近年來,以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人教版)為例,文言文和古詩所占比例達到45%左右。在選修教材中,我區的各個學校普遍把《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和《先秦諸子選讀》這兩冊作為重點教材,占用的教學時間比較的多。加之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文言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它卻是考試中學生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基于這樣的事實數據分析,高中語文階段文言文教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樣才能培養和提高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糾正認識上的偏差,走出文言文認識上的誤區
目前許多中學生普遍地對文言文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錯誤地認為文言文“已死”,學了也沒有多大用處,尤其是對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作用不大,從而潛意識地存在消極地抵觸情緒和排斥心理。那么,作為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理解文化的傳承,理解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是一脈相承、血肉相連的,理解現代語文是在古代文言文的基礎上繁衍而來的這樣一個客觀的事實。目前像不少表現力極強的詩文名句、成語、格言等繼續存在于現代漢語(特別是書面語)中,并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為人處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的自我激勵……穿越古今時空,激勵著無數炎黃子孫。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文言文里具有相當強的現實意義,這樣就可以拉近學生與文言文的時空距離,縮小學生與文言文的心靈差距,讓學生覺得學好文言文對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為人處世能力大有裨益。學生就會改變對文言文的錯誤認識和偏見,會從內心深處產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二、克服畏難情緒,綜合文字、語言學概論、訓詁等知識,發掘漢字、詞語的含義,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言文,對于現代中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書,深奧難懂,佶屈聱牙,大多數學生望而生畏。要激發中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首先必須綜合文字、語言學概論等知識,講清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等,發掘漢字、詞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內容。
三、不斷地改進教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目前,中學生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出現這種情況,當然教師和學生都有責任。那么對于教師來說,就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變一“講”到底,一“串”到底為自主探究、合作參與、生動高效的課堂活動。
四、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興趣活動,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表演、文言小故事比賽、文言文朗讀比賽、“我愛文言文”討論會、“暢游兩千年,文言伴我行”、手抄報比賽、摘抄成語典故等。在比一比、議一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把所帶的班級分成四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背誦競賽,把課文改成故事或其他文體的演講競賽,競賽后計算團體總分,優勝組給予加分鼓勵。通過競賽活動,既可激發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主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和求成的動機,從而主動地閱讀文言文。
總之,對于中學生來說,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興趣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主動學習,發揮學生自身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文言文課堂才能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經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交流平臺,學生才能真正學好文言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