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回到了原來執教的學校。那一天永久地駐留在我的記憶里。
我去了一會兒學生就下課了,沒等我反應過來,一群學生向我飛奔而來,緊緊地將我擁住。他們的眼淚嘩啦啦地流在了小臉蛋兒上。
“張老師,我們好想你。”
“張老師,我們在教室就聽見你的聲音了,好激動。我恨不得馬上跑出來。”
“張老師,你為什么走了?我們再也不惹你生氣了,你回來吧。”
……
學生的舉動讓我有些不知所措。說實話,調離了這所學校,我對這群學生的思念也偶爾掠過心頭。但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些十來歲的孩子對我的思念竟是如此之深。
隨后的半天時間,他們只要一下課就緊緊地圍著我,拉著我的手,挽著我的胳膊。問問這,問問那,真像迎接遠歸的媽媽,總是看不夠,生怕再離去。無論是學習優秀的李林,還是曾調皮得讓我頭疼的柳俊磊。五十張臉,個個那么生動,那么可愛。許多學生還給我遞來了小紙條。
“張老師,以前我只敢在心里叫你媽媽,今天就讓我叫出來吧……”
“張老師,對不起,是我們把您氣走了,您回來吧……”
“張老師,我冰冷的小手拉著你,可我的心卻是暖呼呼的……”
看著這些稚嫩的筆跡,我的內心一片潮濕。這只是一群孩子,一群十來歲的孩子,他們的哭與笑都是那樣真實,想起和他們在一起的兩年,我更多的好像是抱怨與責備。我曾把他們的作業扔得滿地都是;我曾丟下粉筆摔門而去;我也曾糊弄他們,他們不聽話我就不會再教他們……誰知我真的走了,天真的孩子卻蒙上了一種負罪的心理,他們真的以為我是被氣走的。那近乎哀求的聲音“張老師,回來吧”讓我真真切切有了一種負罪感。
這次偶然的相聚,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對自己曾經的種種不是深感慚愧的同時,更對自己的教育觀做了一次重新的審視。我和許許多多的教育者一樣,總在費盡心思地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總在絞盡腦汁地去挖掘學生在課業學習上的潛力。我以為我盡力了,我以為我無愧是一名負責的老師了,可是我錯了。我忽略了最真摯最樸實的東西,那就是對學生的愛。那扇小小的心窗其實一直為我們敞開著,或許一次撫摸,一聲問候,一個微笑就可以讓你走進去,而我們往往卻很吝惜這些小小的舉動。
農民播種一顆種子,收獲的是碩大的果實。教師播撒一顆愛的種子,收獲的是整個燦爛的春天。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巴東縣野三關鎮譚家村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