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秋
作了二十余載的一名班主任,在崗位實踐中我體會到,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終身發展,特別是學生品德的培養會影響學生一生。因此,在工作生涯中,我始終把愛的教育貫穿始終,以關愛之心轉化差生,以信任之愛激勵學生成長,以赤誠之愛,無私奉獻,讓學生在愛的旅程中不斷完善自我,樹立自信。
一、規范管理,因材施教
作為班級工作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始終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指導學生的行為,組織學生認真學習,深入領會,并結合本班實際,建立了《班級工作細則》,讓班級干部參與班級管理。我在學生的紀律、學習等方面實行“流動紅旗”制度,即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注重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均衡分配,在組內實行“一幫一”制度;每周在班會上進行一次小結,按學生所獲紅旗的數量評出優秀個人,并按學習組得分情況評出優勝小組,給予一定物質或精神獎勵;并在期中和期末進行總結,作為評選三好生和優秀干部的重要依據之一。由此,使學生時時有激勵,有榜樣,有動力,使班級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風氣,讓班集體成為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優秀集體。
二、以愛育人,愛生如子
我班有個特殊的孩子叫蔣松林(化名),由于一些先天的因素,說話含混不清,思維也比較慢,學習上也跟不上。同學們總是嘲笑他,對此,在生活與學習上,總是盡力去愛護他,鼓勵他,甚至超出了對我女兒的耐心去哄他,與他交流,不管多困難,我從來都沒有放棄過。我想,這是自己作為一位教師,一位母親,應有的責任。但這其中的苦只有我自己最清楚。小學畢業考試時他的語文得了60多分。雖然在別人眼里才剛剛及格了,但對于我和他的父母來說已是相當知足了。當時,他父母滿眼含淚地拉著我說:“謝謝您了,徐老師。”一句真摯地“謝謝”我打心底里知足,因為,這是家長對我六年來艱辛付出的肯定。正是這一次次面對面的談心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對我更加的信任,也正是一次次與家長的溝通讓我在教學工作上產生了前進的動力。
三、熱愛本職,盡心竭力
從事班主任工作二十余年,我從來沒有耽誤一節課,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根本抽不出空照顧我的孩子,就是在孩子上高中時,也是由她爺爺奶奶照顧,但我依然很欣慰,因為,我深深地熱愛著我的職業。在工作中,我體會到了教育的快樂和與學生真誠相處的快樂,也在快樂中找到了自我。
作為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不光是教給孩子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師德”感染同事、感染家長、齊心協力,共同實現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作者單位 吉林省東遼縣平崗鎮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