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永剛
【摘 要】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創設物理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那么,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問題情境?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教學 創設 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為主的重要基礎學科。學習物理的過程是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物理課堂教學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問題性思維過程。解決問題首先要提出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應該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思維參與的積極性是課堂教學高效的重要標志。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
高中物理課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物理原理和定理,對很多高中生來說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并且教師多是講解物理理論知識,很少和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果一直不好。教師要積極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討,鼓勵學生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分析現實問題、解決現實問題,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在講解“物體慣性”一節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創設實際生活問題情境:在汽車發動的一瞬間為什么人的身體會向后傾斜,在突然剎車的一瞬間又向前傾斜?汽車在行進過程中為什么要和前面的車輛保持一定的距離?結合生活實際分析這些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結束物理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彈簧秤、木塊、吸管、塑料瓶、籃球等工具,自主進行探索學習,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二、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講《電動勢》一節時,教師上課出示兩節電池:一節是兩個1.5v的五號電池串聯,一節是玩具汽車電池電壓8.4v,分別用電壓表測量其電壓,并讓學生們看到。這時教師提出問題,用小燈泡和哪種電池串聯起來發光更亮呢?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大家自然會肯定地說和玩具汽車電池串聯的燈泡更亮。教師先不公布答案,而是直接進行實驗,結果發現電壓小的反倒更亮。這樣,學生們就會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必將對接下來的學習抱有更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學過程中,摩擦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做常見的一種作用力,首先教師提出為什么在《小鬼當家》這部電影中,小主人公要向地上潑灑油料?想要抓他的人踩到油料后,發生了什么情況?那些壞人為什么在積雪很多的地方走得很穩,卻在雪地中較為平坦的地方摔跟頭?通過創設這種趣味性的問題,積極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學習知識。
三、通過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多層次的教學活動,一方面重視物理理論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物理規律,另一方面重視物理學科的實驗教學,并且充分利用實驗教學,積極創設實驗問題情境,根據物理課堂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激發學生的物理興趣,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物理實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學會創新、學會探索、學會發現。演示實驗是配合課堂講授和問題討論進行的實驗,具有實驗條件明確、觀察對象突出、演示層次分明等特點。例如,在進行“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時,教師首先演示:讓兩個大小一樣的紙片和金屬片從同一高度由靜止釋放,請學生觀察哪個先落到桌面上。觀察的結果是金屬片先落到桌面上。為什么金屬片先落到桌面上?直覺告訴學生:因為金屬片比紙片重。接著教師將紙片揉成很小的紙團后重復演示一次,結果這次是紙團先落到桌面上。學生劇烈的思維沖突開始了:到底是重的物體下落快還是輕的物體下落快?這個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物體下落的快慢與物體的質量有關嗎?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結果會怎樣?這時教師再拿出抽成真空的錢羽管讓一個學生上臺親自做實驗,其他學生一定會瞪大了眼睛仔細觀察。
再如,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實驗問題情境,教師準備下列實驗器材:電動勢為3伏的干電池,一個電阻量程為0-20歐姆的滑動變阻器,一個電阻為500歐姆的定值電阻,一個電阻為40歐姆的定值電阻,一個量程為15毫安,內阻為100歐姆的標準電流表,開關S 和若干導線,提出問題:大家能否利用這些實驗器材設計出測量電路,測量出實驗中電表的內阻?激發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個物理實驗,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運用能力。
四、利用習題的變式創設問題情境
所謂變式是指在對問題進行直接觀察時,從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變換事物非本質的屬性,以便揭示其本質屬性的過程。變式不充分或不正確,往往會產生概念的錯誤。在應用物理知識解答習題過程中,由于學生久已形成的習慣思維定式,造成學生分析問題時方法單一,從而步入解題誤區。應用“變式”教學,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式,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單擺周期公式的運用,可以對問題情境加以變化:一個小球在內徑很大的光滑圓弧槽內小角度來回振動;懸掛著的帶電小球在勻強電場中小角度擺動等。問題情境的變化實質上是創設了一個新的問題情境,它有利于學生透過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
問題情境創設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結合創設問題情境的重要原則,積極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方法,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