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珍
一個好教師究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才具有感召力、凝聚力,才能既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又能備受學生愛戴呢?有人做“知識型”老師,以淵博的知識使學生欽佩;有人做“權威型”老師,以威嚴讓學生臣服;有人做“青春型”老師,以年輕靚麗或年輕的心態吸引學生……多年的從教經歷使我深深懂得,要做好教師這項繁雜瑣碎但又責任重大的工作,老師應該從多方面錘煉自己,提高綜合素質,以“為人師表”為標桿,規范自己的教育行為,提升為師魅力。
1.人格魅力?
人格即人品。高尚的人格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學生有著巨大的感召力。人格魅力表現為:其一,嚴于律己。教師的一言一行須完全符合社會道德標準。他會以“行為準則”規范自己,追求做人的最高境界;他也追求完美,彰顯個性,但不張揚,更不會“得意忘形”;他會時時處處捍衛社會公德,不會在任何場合、任何時候損害他人或公眾的利益。其二,寬以待人。他會以博大的胸襟,既恪守原則又善待一切,不會“得理不饒人”。對待學生嚴慈有度,對待工作一絲不茍,對待家長彬彬有禮。其三,樂觀處世。他不會因小小挫折而悲觀失望,不會因一時的困難而自暴自棄。他會是一個豁達開朗又自信自強的人,一個笑對人生但又不狂傲自大的人。其四,積極進取。他會銳意創新、追求卓越,決不安于現狀、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他會以健康的身心、超前的意識、堅定的人生信念,直面困難,迎接挑戰,為實現目標不遺余力勇往直前。
2.專業魅力
無論是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還是初出茅廬的年輕教員唯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是教師賴以“指點江山” 的法寶。一位優秀的教師需要“浩瀚的江河湖海之水” ,而不僅僅是區區“一桶水”。廣博的專業知識,其魅力在于:它可以喚起某些教師因沒有“堂堂儀表”而失去的自信,從而“柳暗花明”。總之,作為老師,追求專業知識的“博大精深”,無疑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贏得學生擁戴的必備條件。
3.文化魅力
知識是種子,文化是沃土。沒有必備的專業知識,無以“授業解惑”;缺少必要的文化素養,難能“點石成金”。所謂“有知識沒文化”,就是指那些只重專業知識領域的研究,不顧相關文化素養的攝取,只顧書本知識的傳授,不管綜合素質培養的所謂“教書匠”。我們不能苛求教師“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但“博覽群書,博采眾長”無疑是時代的要求。沒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沒有深邃的文化素養,何以在這網絡時代、
數字化時代縱橫馳騁?因此,不注重用“文化”豐富自己的老師,難以適應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高要求,必將被時代浪潮所湮沒。
4.課堂魅力
課堂是教師展示個人風采的大舞臺。一位老師,如果能精通所教授的專業,且具備相關的文化知識,無疑為其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并有所建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如果他不注重教育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特別是課堂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就會像一位蹩腳的演員,在課堂這個小小的舞臺上,使自己的“表演” 索然乏味,讓自己的“觀眾”昏昏欲睡。所以說,一個老師,首先必須練就過硬的課堂教學基本功,然后才能以高超的課堂教學技巧,漫步在課堂這個大舞臺,繼而激發其以更為灑脫的風姿,接受教學工作的挑戰,展示其教師的才智。
5.才藝魅力
所謂“才藝” ,是指“棋琴書畫、吹拉彈唱”等方面的技能。社會經濟的空前發展,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使我國文化藝術領域得以“百花齊放、異彩紛呈”。在這“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的時代,一個能在運動場上大顯身手、歌舞會上一展歌喉、書畫展廳現其大作、音樂殿堂閑來信步的老師,豈能不深得學生的崇敬?如果老師能真正認識到“才藝”對一個教師的意義,認識到“內強素質、外塑形象”之真諦的話,他就會以不懈的努力,練就精湛的專業知識、高超的課堂技巧、過人的才藝水準,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偶像。
6.形象魅力
從本質上講,外表不能作為衡量一個教師工作能力與工作質量的標準。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就是學生的活教材。一個細微的動作,一句不經意的話,可以反映出一個老師的行為習慣與精神世界,甚至可能影響到一個學生的一生。“得體”是教師著裝的原則,“濃妝”是教師打扮之大忌,“邋遢”?卻反映出一個教師淡薄的“師表”意識,缺乏“形象”觀念。“和藹可親”與“冷若冰霜”,同樣會在教學管理中,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前者會使學生體驗集體生活的溫暖,感受學習生活的美好;而后者卻會讓學生體驗人情的冷漠,世態之炎涼。所以,一個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老師,應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做到舉止大方,著裝得體,言談儒雅,待人寬厚。
魅力總能給人以美的想象,激發人去幻想,催人奮進。但愿有志于把自己的畢生獻給教育事業的廣大教師同仁,都能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探索無窮的育人之道、追尋無限的為師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