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桃玲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3)
對大學生體質下降因素實施體育課程干預手段的研究①
廖桃玲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3)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體質測試等方法對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進行分析,通過了解大學生體質的現狀,提出提高學生體質高校體育新課程采取的干預性手段,為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大學生 體質 體育 課程 干預手段
隨著《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全面實施,大學生體質狀況越來越令人擔心。體育鍛煉作為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有效方式,緩解和改善大學生體質下降的狀況就需要進一步深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采取有效的手段進行干預,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真正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1.1 研究對象
采取整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選取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128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收集和查閱大學生體質現狀與高校課程改革相關的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情況和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情況進行學生問卷,共發放問卷1284份,回收1139份,回收率88.71,其中有效問卷1120份,有效率98.33。
1.2.3 體質測試法
⑦ 劉譯: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is that one has heard the Way before the other and that one is more specialized in his craft and trade than the other-that is all.[4]38
對大學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50m跑、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引體向上、女800m跑和男1000m跑進行測試和統計。
1.2.4 數理統計法
對所有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
2.1 大學生體質現狀分析
從近三年學生體質狀況來看,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生在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具體分析可以看出:在身高標準體重方面,大學生的正常體重總體情況呈現下降趨勢,肥胖人群呈上升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學生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的現象。肺活量指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表明學生的體育鍛煉的強度還不夠。50m成績明顯下降,證明大學生的速度素質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立定跳遠成績逐年下降,反映出大學生的下肢爆發力量變差。反映男生臂肌力量的引體向上成績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反映女生腹肌力量的仰臥起坐成績也呈下降趨勢。耐力素質(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2.2 大學生參與體育課情況調查分析
2.2.1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見表1),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是多樣化的。從排序情況來看,獲得學分是排在第一位的,依次是是對體育的體育的愛好和興趣、有益身心健康、促進同學間的交流、使自身體育才能得到提高和有利于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
表1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情況(%)
獲得學分作為學生順利完成體育課程任務和要求的重要依據。體育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既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也能增強學生的體質水平。大學生將其作為主要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真實意愿。
“對體育的愛好和興趣”的動機被大學生排在第二位,表明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與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連在一起,體現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學生個性以及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有益身心健康”的動機被大學生排在第三位。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2.2.2 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內容安排
從大學生參與體育課活動的時間和內容的安排來看,每周90分鐘的體育課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課程內容和任務。從活動持續時間來看,有69.8%的學生堅持50分鐘的練習時間,30.2%的學生低于45min的練習。從性別的調查可以發現,男生每次鍛煉的時間要略高于女生。有部分大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度也影響了體育鍛煉的時間和質量。
2.2.3 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見表2),大部分學生認為影響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主要是怕累,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不愿意動,完成動作也是草草了事。體育鍛煉內容枯燥無味被大學生排到了第二位。大學體育課程的安排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課程任務和要求,需要同學們通過練習來掌握和強化動作技能,才能起到鍛煉的效果。沒有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被大學生排到了第三位。這些都成為大學生活不愿意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表2 影響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因素(%)
2.3 提高學生體質高校體育新課程采取的干預性手段
2.3.1 更新體育課程觀念,培養終身體育意識
縱觀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動機可以發現,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要獲得學分。大學開設體育課程的目的則是增強學生的體質,培養的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從這點可以看出,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認識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對自身體質的作用,但還不能看清體育課程功效。因此,大學體育在傳授學生運動技能過程中,還要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達體育課程的觀念,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2.3.2 開設多樣化的體育課活動內容,增加學生體育鍛煉內容的選擇性
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的體育鍛煉項目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大一開設普修課的基礎上,從大二開始,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意愿,開設多樣化的體育課活動內容,在目前已有的籃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的基礎上增加民族傳統性項目、體育舞蹈、健美操等內容,給學生更多選擇的空間,盡量滿足大多數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并逐步增強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在不同的體育項目中感受體育的魅力,同時感受體育鍛煉給自身帶來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方面的變化,真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2.3.3 加強體育課程的過程性監控,完善體育課程考核的評價機制
在體育課程考試中不再單純得將體育考核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分依據,也應該將學生的平時表現也作為重點考核的內容之一。學生的平時表現不僅包括學生的考勤、學生的課堂表現,還應將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其中。加強體育課程的過程性監控,不僅可以激勵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認真學習,還能促進體育能力較好的學生學得更好。
2.3.4 拓展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實施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目前體育課程安排還比較有限,每周一次的體育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增強體質的需求。因此要拓展課外活動的內容。把學生參與的課外體育活動作為潛在的體育課程,加大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工作的力度,創造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的氛圍,完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1]趙忠偉,李英玲,劉瑞平,等.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與體育課程干預手段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21(2):217-222.
[2]李英玲.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內外因素與高校體育課程干預措施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7,27(2):105-107.
[3]曹偉.大學體育課程對學生體質下降的干預措施研究[J].新西部,2008(12):186.
[4]趙富生,何志強.理工科大學男生體育干預前后體質狀況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學報),2007(12):64-66.
G80-32
A
2095-2813(2014)11(b)-0089-02
廖桃玲(1983,8—),女,漢族,湖北枝江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