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方
(鹽城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0)
我國競技網球組織管理模式研究
劉文方
(鹽城工學院 江蘇鹽城 224000)
作為世界上職業化、商業化和個體化程度極高的運動項目之一,網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從事網球事業的人員與日俱增。該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比較分析法、邏輯分析法等對我國競技網球管理現狀進行分析,在借鑒國外競技網球發達國家管理經驗的基礎上,分析與構建出我國競技網球在社會轉型期的發展模式,即我國競技網球以國家、社會、社團參與的三元管理新局面,最后實現競技網球社團化為主的組織管理模式。
競技網球 組織管理 發展模式 研究
管理模式是指從管理思想、管理理論、管理原則、組織結構(包括職能結構、部門結構、責權結構)、運行機制及運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個管理體系的總稱。[1]從我國競技網球發展歷程來看,在60年的發展中,我國競技網球組織管理模式主要分為政府型組織管理和社會型組織管理,政府型組織管理主要是指在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領導下,自上而下垂直建立起的各級地方專業網球隊,由各級部門對專業隊進行統一安排訓練。隨著我國競技網球職業化、商業化的不斷發展,網球運動的發展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變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主體單一、激勵手段和目標單一的行政管理手段的弊端不斷出現。
1.1 我國競技網球管理體系改革的動因
1994年8月,為了適應網球國際化的發展,國家體委撤銷網球辦公室,成立了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使半實體的網球辦公室走向實體化的網球運動管理中心,標志著我國競技網球的管理由行政型轉向事業型。協會的實體化是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根本所在,是國家體育總局根本轉變政府職能,進入服務型政府的關鍵。
我國競技體育所取得的優異成績是離不開我國“舉國體制”下的舉國保障。“舉國體制”下的競技網球管理開始出現弊端,隨后我國網球管理中心開始對個別優秀運動員實施“單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單飛”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競技網球發展中出現的弊端。從國外網球發達國家經驗分析,職業化將是我國競技網球未來發展的動力。
1.2 管理體制下存在的問題
雖然現在我國已經步入市場經濟階段,我國競技網球已經開始進入職業化發展階段,但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運動員的培養、訓練、競賽等都是以一種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以行政管理和指令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導致實體化的中國網球運動管理中心同時擁有類似民間協會、企業、政府派出機構等功能的特殊機構,在面對競技網球職業化、國際化、商業化不斷發展的軌道上。
從管理權力的歸屬來看,中外競技體育管理有三種主要的管理模式,即政府管理型、社會管理型以及在這兩種類型之間的中間形態結合型(中間型)。[2]三種主要管理模式都具有明顯的特點,但都存在著優點與不足。相對于網球運動的發展,各個國家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與整個競技體育管理相一致。
美國網球的管理基本上是由民間組織進行管理,美國單項體育聯合會下屬的美國網球協會是網球項目的最高權力機構,也屬于社會性的競技體育組織,對全國網球運動進行管理以確保網球運動的普及和開展,并向奧委會輸送優秀運動員;其中美國職業網球協會是規模最大的網球職業教練員培訓機構。

表1 我國競技網球三元管理具體內容追
3.1 我國競技網球管理主體分析
3.1.1 監督指導層
一個國家網球項目的開展是離不開政府的。對于急切需要提高網球競技水平現狀的國家來說,必須依靠國家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對網球資源進行有效配置,才能在有效的資源中,發揮最大的作用。隨著網球運動的發展,網球多元化特點逐漸凸顯,各種矛盾就開始浮現,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涉及經濟利益、產權糾紛等問題,更需要通過法律的手段實施有效管理。
3.1.2 核心管理層
全國性單項協會要健全工作機制、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逐漸改變依賴政府、依靠行政手段辦體育的形式,依靠社會網絡,促進協會良性發展,正確行使職能,承擔應負的責任。[3]隨著我國競技網球的發展,以及管理體制的不斷優化,網球協會將成為我國競技網球的直接管理部門,全權管理我國競技網球運動。
3.1.3 實施管理層
未來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員的培養模式將會逐漸的脫離政府的培養,而是由企業、俱樂部,經紀人和家庭來進行競技網球運動員的培養。這些企業單位或家庭將與運動員建立直接的聯系,并進行直接的管理,管理運動員訓練和競賽的實施,管理俱樂部、團隊的運營、宣傳以及后勤保障。這些團體將會是網球發展的主力軍,他們管理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競技網球競技水平的提高。
3.2 我國競技網球管理模式分析
未來我國競技網球發展過程中,組織管理模式應是在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的直接領導下,通過市場進行調節,由政府主導,國家網球協會管理,各個網球俱樂部、企業、團體等具體實施的“三元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競技網球的改革還處于初期階段,因此目前我國競技網球的管理還需要政府對網球各項工作進行直接管理,以政府辦專業網球隊為主體,并需要投入精力對網球后備人才和網球大眾的發展進行培養和管理,以促進我國競技網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適度增加優秀網球運動員“單飛”的數量,增加中國網球協會的管理范圍,工作職能和方法要逐漸的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化,使更多的社會元素和企業參與到競技網球中。
改革中期,隨著我國競技網球的發展,后備人才和各項資源的逐漸增加,同時社會經濟水平與民眾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家、協會、企業三者對競技網球的管理趨于均衡,加快網球協會實體化進程,競技網球運動員由國家和企業均衡辦隊。應積極借鑒體育發達國家(尤其是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規避或減少發展中、轉型中的問題,按照“要明確政府和社會的事權劃分實行管、辦分離,把不應由政府行使的職能轉移給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的要求。[4]
改革后期,逐步形成以網球協會為主的管理體制,使網球協會成為責權利相統一、全面負責競技網球管理的實體,實現網球協會的真正實體化。政府進行宏觀決策、調控和監督,制定相關法律保障。各個企業、俱樂部等要在國家宏觀政策下,根據網球協會的管理對自己所管理的運動員實施全方面的管理,為其提供訓練、競賽、保障等一系列支持。實現在市場經濟調節下,政府宏觀調控,協會核心管理,各企業、俱樂部等具體實施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技網球“三元管理模式”。如表1所示。
我國競技網球的管理應該吸取競技網球發達國家的長處,在舉國體制下,充分協調好政府、社會、團體對于網球運動的管理,讓網球運動的管理最終歸屬于社會組織的管理。同時協會的實體化將是中國網球協會未來的趨勢,多元管理將會持續一段時間,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將會成為我國競技網球直接核心管理部門。我國競技網球的管理將不再是單一的行政手段,而是通過經濟市場、法律法規、行政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1]孫琦.GE管理模式[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4-26.
[2]孫漢超,秦椿林.體育管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6:17.
[3]國家體育總局.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J].體育科學,2001,21(3):1-6.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N].中國體育報,2002-08-21.
[5]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編.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體育改革發展[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55.
G8
A
2095-2813(2014)12(a)-0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