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彥霏 孫繼新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延吉 133002)
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民運會)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大型綜合性體育運動會之一,為發掘整理各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形式,弘揚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民族體育事業和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各族人民身體素質,促進各民族團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吉林省現有少數民族48個,可以說是個多民族的省份。由于吉林省有眾多的少數民族,吉林省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也是十分重視,在省內各民族聚居地區設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訓練基地,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在近幾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原本一些傳統優勢項目,其他省份已形成趕超趨勢。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漸的暴露出來。因此,通過第九屆民運會吉林省代表隊比賽狀況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為提高吉林省代表隊在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競爭力提供理論支持。
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代表隊。
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數理統計法。
第九屆民運會共有34個地區,55個民族,近6800名選手參加,大會共設16個大項、132個小項和188個表演項目。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在參賽人數和項目設置上是歷屆民運會最多的一次。在第九屆民運會上,吉林省代表團共派出127名選手,參加7個大項42個小項和3個表演項目。從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吉林省代表團的參加人數及項目數量上看,均不如第八屆民運會。
從表1獲獎牌情況來看,雖然吉林省獎牌總數要好于前幾屆民運會的成績,但是在獎牌的分布上,吉林省代表隊在獎牌的獲得主要是銀牌最多,銅牌次之,而在金牌的獲得上,除去表演項目的一塊金牌外,在其他比賽項目上只是獲得兩塊,金牌數量相比明顯少于前幾屆民運會。吉林省代表團在各項比賽中的金牌爭奪上競爭力明顯呈下滑趨勢,同時,這也說明吉林省在傳統優勢項目的后備力量培養方面不足,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統優勢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嚴重的問題。

表1 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吉林省獎牌情況

表2 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吉林省與三各代表隊參賽項目、比賽獎牌數比較
吉林省代表團參加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在獎牌的分布上,民族式摔跤、武術和秋千這三個項目所獲的獎牌總數就有17枚(民族式摔跤金牌2枚、銀牌3枚銅牌3枚;武術銀牌5枚;秋千銀牌4枚),已占獎牌總數的80%以上。在這17枚獎牌中,有14枚獎牌是由朝鮮族項目獲得,這也表明了朝鮮族傳統項目,有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其他的項目中,珍珠球、押加、馬術等項目上各獲得一枚銅牌,馬術、射弩項目原本是吉林省優勢項目,但是馬術項目僅獲得一塊銅牌,射弩項目無一人能夠進入獎牌的爭奪,已無優勢可言。秋千項目是吉林省絕對優勢的傳統項目,僅獲4枚獎牌,而且都是銀牌。這說明了吉林省代表團原有的傳統項目優勢沒有得到可持續發展,同時其他省份的競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吉林省優勢傳統項目受到沖擊與挑戰。押加與珍珠球項目,則是吉林省近兩屆開始參加的比賽項目,尤其是珍珠球項目在本屆全國民運會上取得的第一塊獎牌,這對于珍珠球項目日后的開展與傳播有著促進作用。在表演項目上,三個表演節目獲得了1金、1銀和1銅的好成績,在表演的形式和內容上,體現出吉林省少數民族的特色,同時也向全國展示了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第九屆民運會獎牌大戶貴州省和云南省參賽人數分別為1032人及405人;前幾屆成績不如吉林省的湖北省參賽人數也增加到為234人,而吉林省參賽人數僅為127人。從參賽人數上看,吉林省是無法跟貴州、云南等省份相比,這也體現吉林省參加項目少,在項目上競爭力不強,整體實力不高。從第九屆全國民運會吉林省代表團的參賽人數和參加項目數量,都不如第八屆民運會。在比賽成績上,有的項目有著下滑的趨勢,這就說明了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存在嚴重的問題。
從表2可以清楚的看出,吉林省參加的比賽項目和獎牌數量,都無法跟貴州、云南等省相比,雖然在比賽項目中比湖北省多參加了一個大項,但是在表演項目上卻比湖北省少5個。在獲獎的總數和金牌的總數上與貴州、云南等省相差甚遠,連只參加六個比賽項目的湖北省,獲得的比賽項目金牌總數都要比吉林省金牌總數高出三倍以上。從這一系列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吉林省參加的比賽項目和表演項目過少,并且有些參加的比賽項目實力不濟,這也導致了吉林省代表隊奪金點少,競爭面狹窄。而最有實力奪金的秋千項目,也沒有一枚金牌入賬。這對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的發展極為不利。
吉林省民委和體育局共同宏觀協調管理,合理分工協作,這樣就不會出現職權交叉,分工模糊,協調不暢等一系列的問題。在沒有參加全國民運會比賽任務的年份,積極督促各地區,協調社會力量組織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單項運動會。
吉林省少數民族運動會設置的比賽項目與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接軌,這樣有利于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優勢項目運動技戰術水平和梯隊建設。加大力度發展優勢項目,重視潛優勢項目,增加表演項目的設置,有利于吉林省人口基數少的民族參加,促進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和相互交流。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要向競技體育學習,走商業化和社會化發展道路。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經費來源幾乎全部依靠政府的投入,導致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經費來源渠道過于單一,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方面的布局等,阻礙了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必須轉變觀念,依靠圖們江區域開發及長吉圖卡發開放先導區政策優勢,大力發展民俗體育旅游、民族娛樂健身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表演等一系列內容的市場體系,引導和鼓勵企業和個人對民俗體育產業的投資,興辦經營市場。這樣既解決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問題,又能拓寬經費來源渠道。
吉林省在第九屆全國民運會上存在參賽項目和人數少;奪金點少,競爭面窄;后備人才明顯不足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阻礙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發展瓶頸。因此,必須完善管理體制,各主管部門合理分工協作,根據全國民運會項目設置和吉林省優勢項目及潛優勢項目,合理設置比賽項目,增加表演項目比重,擴大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競爭面;利用政策優勢使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商業化和社會化發展道路;加強后備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水平,促進了吉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從而提升吉林省代表隊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競爭力。
[1]韋雅青.對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狀況、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馬志和,朱劍華,錢偉良.浙江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與改革路徑[J].中國體育科技,2002,39(8):43-45.
[3]熊偉.吉林省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現狀與策略研究[D].延邊大學,2012.
[4]孫劍.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發展狀況的綜合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1.
[5]何小紅.水族傳統體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以三都水族自治縣為個案[D].北京體育大學,2011.
[6]程香.麗江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