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
(西安航空學院 外語與旅游系,陜西 西安 710077)
新興媒體影響下的大學生思想狀況調查研究
張 雷
(西安航空學院 外語與旅游系,陜西 西安 710077)
在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公共傳媒對傳統的思想道德、文化底線產生著強大的沖擊,而青年學生又是公共傳媒的主要受眾群體和組成部分。基于當前形勢,針對新興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產生的影響開展了相應的調查和研究,提出了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調查結果顯示:新興媒體已經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高校應該開辟多種渠道以適應新興媒體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
文化安全;新興傳媒;思想狀況;調查研究
近年來,新興傳播媒體迅速發展,其新穎化和潮流化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特別是大學生群體的青睞,逐漸成為大學生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對于大學生而言,新興傳播媒體成功集成了現有通訊方式的眾多優點,突破了單一通訊工具的局限性。而與此同時,其娛樂性等功能又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而,調查了解大學生對新興傳播媒體的使用狀況,了解新興傳播媒體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社交生活的影響,可以為大學生正確對待這一新生事物提供引導,并為相關方面的管理提供基礎。基于此,我們以西安兩所學校(西安航空學院、西安經貿職業學院)學生為對象,針對其接觸新興媒體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此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個別訪談、開調查會以及文獻研究等方法。問卷調查法選取的樣本為兩校300名學生,有效樣本276份,在有效樣本中,女士占總數比例27.9%,男生占總數比例72.1%。理工科學生占總數比例65.22%,文科學生占總數比例34.78%。
(一)在新興媒體的覆蓋面上,普及率已經很高,使用的頻率也較高,但接觸的時長較短
數據顯示,以新興傳媒體中的社交軟件使用為例,被調查大學生已經注冊社交軟件的人數占54%,因對社交軟件不感興趣或其他緣由而沒有開通社交賬號的占 46%。每天使用社交軟件時長在2小時以內及完全不使用的占 69%,僅有8%的被調查者每天使用社交軟件的時間在6小時以上。統計數據如圖1和圖2所示。

圖1 調查樣本接觸社交軟件情況示意圖

圖2 調查樣本使用社交軟件時長示意圖
(二)被調查大學生的接觸傳播媒體的行為以圍觀為主,自我表達為輔
從接觸傳播媒體的動機來看,滿足社交娛樂需求的占 42%,滿足通訊需求的占 34%,滿足好奇心的占 13%,其他目的的占 11%。統計數據如圖3所示。

圖3 調查樣本使用新興媒體動機示意圖
(三)新興媒體已對大學生傳統的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
在本次調查中發現,以當前在大學生中普及率很高的社交軟件為例,高達29.96 %的大學生經常在課堂上玩社交軟件而不利于上課的注意力集中,也有22.38%的大學生在晚上熄燈后玩社交軟件影響了休息。此外,還有41.16%和24.19%的大學生分別選擇害怕被陌生人打擾和擔心私人信息被泄露,這從同一個角度反映出一部分大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有所憂慮。統計數據如圖4所示。

圖4 新興媒體對大學生生活影響示意圖
(四)新興媒體所傳播信息對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提出挑戰
根據圖5數據分析,占比重最大的是B項,即雖然不是很了解,但聊得熟的人會相信,占到了33%,這說明這一部分大學生還是很容易輕信陌生人,如若遇上動機不良的陌生人,則這一部分大學生會很容易上當受騙。本次調查統計也表明,有19%的大學生高度警惕陌生人,對所有陌生人的信息都不會相信。此外還有23%和25%的大學生會傾向于在了解對方真實身份情況下來界定信息的真偽和根據自己的價值觀獨立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這類大學生的比重將近二分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大學生還是能夠根據自身判斷來辨別是非,保護自己。

圖5 調查樣本使用新興媒體時的安全防范意識示意圖
(五)新興媒體信息的龐雜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已構成挑戰
調查結果顯示,75%的大學生認為新興媒體中的言論缺乏深度和邏輯;73%的大學生認為新興媒體的內容零散雜亂;88%的大學生表示曾經收到過垃圾和虛假信息;57%的大學生表示新興媒體信息中存在消極反動和低俗的價值觀;46%的大學生曾經收到過色情或暴力的文字、圖片和視頻。這表明新興媒體所傳遞的信息非常龐雜,因此,信息接收者的辨別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六)新興媒體輿論主體的多元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工作構成挑戰
調查顯示,89%的大學生認為新興媒體參與者角色隱蔽性強、身份多元、難以辨別真實身份;90%的大學生認為新興媒體言論環境寬松自由,辨別和控制新興媒體上傳播的流言和謠言較為困難;68%的大學生愿意相信他人關于社會中公共事件和突發事件的觀點的真實性;60%的大學生相信新媒體上發布的即時新聞或言論。新興媒體輿論主體多元化、隱蔽性的特點致使大學生難以辨識其真實的身份;一些惡意造謠,以引發思想和輿論混亂、制造社會不穩定因素為目的的輿論主體的真實身份更是掩藏于新興媒體這一大旗之下。
同時,新興媒體擴大了個體輿論主體的話語權,使得校園網絡輿情更加難以監控,當社會輿論聚焦于新興媒體之上時,其負面影響很難做到立即消除,這一切都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
(七)傳播媒體致使民族傳統文化在大學生群體中遭遇集體失憶
現如今,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面臨著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嚴峻挑戰,一個資訊高度發達、娛樂消費令人眼花繚亂的時代,悄悄改變著民眾的心理和生活習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被“美化”、“韓化”,他們沉迷于看好萊塢大片、韓國電視劇,熱衷于過情人節、圣誕節等西方的洋節日,吃麥當勞、肯德基,而涵括極為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意蘊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正在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日益成為邊緣化的東西,有些人雖然也在過這些傳統節日,但只是走走形式,并不知道這些節日深厚的文化內涵。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不知道、不了解,沒有記憶、沒有感情,預示的是我們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記憶與傳承的中斷,這不僅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更是非常危險的[1]。
(一)高校主動在新興媒體搭建交流平臺,進行輿論引導
高校可以利用新興媒體中的社交軟件,通過搭建社交軟件交流平臺,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脈絡,從而搶占國家安全的政治宣傳和意識形態的制高點。
一是高校開通官方社交軟件平臺,主動發布國內外重大的時政要聞、校園新聞。通過發布權威信息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和突發事件進行輿論引導,利用社交軟件加強學校與學生老師間的溝通,發揮社交軟件議政的作用。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開通社交軟件平臺[2]。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學生輔導員、高校黨政干部等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看微博,更應寫微博,以平視的角度和良師益友的姿態面對廣大博友。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部門建立分類社交軟件平臺,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學生群體的不同特點,搭建院系及班級微博、團委及學生會學生干部微博、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微博、經濟困難及心理咨詢微博等交流平臺,進行分類引導和管理。
(二)高校應提高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幫助大學生學會甄別與篩選傳播媒介的信息
網絡媒介素養是指公眾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衡量信息和傳播信息的能力。高校應比以往更加重視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意識,通過各種方式、采取各種措施幫助大學生學會甄別與篩選新媒體的信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首先是引入網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其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其次是通過開展網絡知識競賽邀請著名編輯、資深網絡傳媒人士等與大學生開展面對面交流,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提高其網絡媒介素養;三是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網絡道德和互聯網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教育,提高大學生作為新媒體使用者的責任和義務意識,主動加強對新媒體信息的辨別意識[3]。
(三)相關部門建立、健全相關法規規章,規范傳媒體行為
對于新興的傳播媒介只有加強引導,通過立法和建立規章制度,才能避免其成為發布虛假信息和謠言的渠道,杜絕其成為利用新興媒體犯罪的溫床。例如,我們應該從新疆“7.5”事件中汲取相應教訓,使大學校園的微博成為掌控思想信息動態的重要平臺。2011年12月 16日人民網報道,《北京市微博客發展管理若干規定》就微博誠信體系建設運用和規范服務管理等方面提出了16 條具體規定,這一系列管理規定和管理措施將促進微博的制度化、良性化發展[4]。
(四)以新媒體為平臺加強對大學生思想的人文關懷體系建構
習近平主席訪美曾經說了一句經典之言: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納中國和美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把我們的軟實力發揮出來,用中國傳統文化建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體系將是重要的人文關懷維度,它對于建構當代大學生思想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指向價值[4]。
(五)發揮主媒體作用,將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作為媒體的職責和使命之一
伴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和文化市場化進程的深入,民族傳統文化的境遇令人擔憂,公共傳媒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無疑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和使命[5]。公共電視頻道、電臺、報紙、流行刊物極少開辟介紹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欄[6],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中,公共電視頻道、電臺、報紙、流行刊物等參與不多、力度不夠應該引起政府和傳媒業者深思,盡快改變現狀,拓展一條適應于當下和未來發展的文化正能量之路。
[1] 潘一禾.文化安全[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47.
[2] 涂成林,史嘯虎.國家軟實力與文化安全研究[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194-197.
[3] 陳諾.全球化時代我國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管理觀察,2012(10):32.
[4]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1.
[5] 曹澤林.國家文化安全論[M].軍事科學出版,2006:94.
[6] 張驥.中國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戰略[M].人民出版社,2010:87.
[責任編輯、校對:王國成]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Status of Students under the Impact of Emerging Media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 Tourism,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7, China)
Under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public media have generated the significant shock on the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morality as well as culture, and young students happen to be the major target audience of public medi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is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the corresponding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culture safety; emerging media; ideological status;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2014-03-25
2014年西安航空學院校級研究課題(2014KY2116)
張雷(1970-),男,湖南寧遠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教育研究。
G641
A
1008-9233(2014)06-0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