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洲
妊娠高血壓疾病早期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張玉洲
目的 探討對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進行早期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方法 352 例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 對實驗組給予早期干預治療 , 觀察其臨床效果。結果 實驗組中剖宮產 88 例 , 剖宮產率 51.8%, 對照組中剖宮產 103 例 , 剖宮產率 56.6%, 兩組比較 , 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χ2=0.826, P>0.05);實驗組中產后出血、胎盤早剝、貧血、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新生兒窒息、死胎 /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妊娠高血壓疾病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治療 , 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 可以改善妊娠結局 , 降低母嬰死亡率。
妊娠高血壓疾病;早期干預 ;妊娠結局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 , 發生于妊娠 20周以后 , 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浮腫 , 嚴重時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母嬰死亡[1], 是目前產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產前的系統保健 , 早期診斷 , 早期干預可有效地降低妊高癥的發展和母嬰并發癥的發生。本文對開封市婦產醫院 2011 年1~12 月收治的 352 例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 旨在探討妊娠高血壓疾病早期干預對妊娠結局的影響。
1. 1 一般資料 2011 年開封市婦產醫院全年分娩總數 3685例。妊娠高血壓疾病患者共計 352 例 , 其中選取在產科門診行產前檢查的孕婦 170 例作為實驗組 , 孕周 6~8 周首次開始產期檢查 , 建立孕期保健病歷 , 孕期定期產前檢查 , 次數≥ 10 次。選取在產科門診產前檢查的孕婦 182 例作為對照組 , 孕周 20 周首次開始產期檢查 , 建立孕期保健病歷 , 孕期未定期產期檢查次數 <9 次。實驗組 :年齡 22~36 歲 , 平均年齡 (27.9±3.9)歲 , 初產婦 124 例 , 經產婦 46 例 , 妊娠期高血壓 28 例 , 輕度子癇前期 130 例 , 重度子癇前期 12 例。對照組 :年齡 22~37 歲 , 平均年齡 (28.2±4.3)歲 , 初產婦 140例 , 經產婦 42 例 , 妊娠期高血壓 32 例 , 輕度子癇前期 122 例 ,重度子癇前期 26 例 , 子癇 2 例。兩組孕婦年齡、孕周、孕婦構成比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判斷標準 ①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診斷及分類標準 :按照樂杰主編《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 第 7 版 )進行分類[2];②胎兒宮內窘迫 :胎心率 >160 次 /min 或 <120 次 /min ;③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 Apgar評分 1 分鐘≤ 7 分 ;④胎兒生長受限 :足月胎兒出生體重< 2500 g ;或胎兒體重低于同孕齡平均體重的兩個標準差;或低于同孕齡正常體重的第10百分位數;⑤產婦并發癥是指因妊娠高血壓疾病引起的疾病。
1. 3 方法 早期干預方法 :①加強宣傳教育 , 每周定期召開健康教育大課堂 , 普及孕期保健知識 , 使孕婦能夠主動到醫院進行產前檢查。②規范產前門診工作流程 , 設立高位妊娠門診 , 建立檔案 , 專人管理。③對具有危險因素的孕婦 ,增加產前檢查次數 , 指導其飲食、進食高蛋白、低脂肪、多纖維食物。④從妊娠 20 周起 , 對所有孕婦進行 MP 妊高癥預測 , 陽性者按照有危險因素孕婦對待 , 并給予維生素 C 片 0.2 g口服 , 3 次 /d, 維生素 E 膠囊 0.1 g 口服 , 2 次 /d, 葡萄糖酸鈣片 0.2 g 口服 , 3 次 /d。⑤對既往有妊娠高血壓疾病病史者 , 從妊娠6周開始給予上述藥物口服。對子癇前期孕婦住院治療。
1. 4 效果觀察 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妊娠結局 (產后出血、胎盤早剝、DIC 、Hellp 綜合征、胎膜早破、貧血、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發育遲緩、早產、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
1. 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SPSS13.0 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 x-±s)表示 , 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 , 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中剖宮產 88 例 , 剖宮產率 51.8%, 對照組中剖宮產 103 例 , 剖宮產率 56.6%, 兩組比較 , 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826, P>0.05);實驗組中產后出血、胎盤早剝、貧血、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結局的比較[n (%)]
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 , 也是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種多系統功能紊亂并以高血壓、尿蛋白水平升高、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疾病[3], 一般在妊娠 20 周以后發病 , 妊娠結束后恢復正常。
對孕婦進行產前定期檢查 , 及時發現妊高癥患者 , 并對她們進行系統管理和及時合理的治療 ,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發展[3]。對具有危險因素的孕婦進行適當干預 , 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4], 在妊娠高血壓疾病的早中期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 可以對疾病的預防和阻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 定期的產前檢查可以及早的發現此類孕婦 , 針對其危險因素給予早期干預治療 , 避免重度子癇和子癇的發生 , 改善妊娠結局 , 降低母嬰死亡率[5]。本研究顯示 ,在剖宮產率方面 , 兩組之間相比 ,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究其原因為 :①產婦對自然分娩有恐懼心理 , 認為剖宮產比順產疼痛輕、安全 , 順產會使陰道松弛而影響夫妻性生活。②因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 部分孕產婦及其家屬擔心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的頭顱受產道擠壓而變形 , 影響胎兒的智力。③為求吉利 , 要求擇日擇時剖宮產分娩。④產婦受家庭、同事和親朋好友的影響。⑤有些產科醫生為避免長時間觀察產程的辛苦和承擔醫療風險的壓力而剖宮產。⑥部分醫院為了追求經濟利益 , 不論孕婦是否有剖宮產指征都進行剖宮產手術。 實驗組在產后出血、胎盤早剝、貧血、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生長受限、早產、新生兒窒息、死胎/新生兒死亡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定期產前檢查時針對孕婦進行健康教育 , 普及孕期保健的相關知識 , 給予心理疏導可以緩解孕婦的心理壓力 , 指導合理飲食、飲食多樣化、多食用優質蛋白 , 含有鐵、葉酸等食物 , 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對預防疾病也有一定作用 , 培養良好的孕產期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 可減緩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發展[6]。維生素 E 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 , 具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 , 補鈣可以糾正體內鈣平衡失調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痙攣 , 降低血壓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7]。加強產前檢查的次數可以及時發現子癇前期孕婦 , 及時收住入院進行治療 , 妊高癥降壓藥物和硫酸鎂治療可能對孕婦病情有所改善并延長妊娠[8]。
綜上所述 , 健全孕前保健網絡 , 加強產前檢查 , 普及孕期保健知識 , 早期發現早期干預治療 , 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 , 進一步改善妊娠結局 , 降低母嬰死亡率。
[1]賀 芝 英 .120 例 妊 娠 期 高 血 壓 的 危 險 因 素 分 析 .西 南 軍 醫 , 2010, 12(2):219-221.
[2]樂杰 .婦產科學 .第 7 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 2010:92.
[3]哈麗恰· 霍加西 .早期干預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分析 .中國中醫藥咨訊 , 2011, 3(17):126.
[4]曹科林 , 楊燕 .早期干預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高危者妊娠結局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 2009, 16(8):1473.
[5]楊曉東 , 冷維春 , 張愛臣 . 195 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城鄉差別臨床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 2006, 21(24):3386-3387.
[6]黃愛娣 . 對妊高征孕婦開展健康教育的實踐 .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 2008, 22(6):38-39.
[7]劉關霞 . 鈣劑干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與腎功能變化分析 .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 2008, 07(49):49-50.
[8]關俊宏 .64 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臨床分析 .當代醫學 , 2010, 16(3):67.
2014-05-21]
開封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項目編號 :20090317)
475000 開封市婦產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