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才
胃潰瘍性穿孔腹腔鏡下修補術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研究
陳勝才
目的探討分析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的臨床療效。方法隨機選擇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治療的胃潰瘍性穿孔患者88例, 研究組48例患者行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 對照組40例患者行開腹胃穿孔修補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 鎮痛劑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隨訪1年均無復發。結論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 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術后胃腸動力恢復較快, 是胃潰瘍穿孔有效的、首選的術式。且手術安全可靠, 適于基層醫院開展。
胃潰瘍性穿孔;腹腔鏡;開腹手術
急性胃穿孔是消化道潰瘍的常見的急性并發癥之一, 也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急性胃穿孔術后早期術后可有效降低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發生。傳統的開腹胃穿孔修補術損傷大、術后恢復慢, 使得部分患者懼怕手術而耽誤治療的有效時間。目前,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逐漸興起,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普外科住院治療的胃潰瘍性穿孔患者88例, 研究組48例患者行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 對照組40例患者行開腹胃穿孔修補術。研究組患者:男34例、女14例;年齡21~70歲,平均年齡(45.3±12.5)歲;穿孔距手術時間3~12 h, 平均時間(8.5±2.4)h ;35例患者術前有潰瘍病史。對照組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齡19~72歲, 平均年齡(46.1±13.4)歲;穿孔距手術時間4~13 h, 平均時間(8.9±3.1)h ;21例患者術前有潰瘍病史。突發性的上腹部疼痛是胃穿孔的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反跳痛, 體征:板狀腹。輔助基礎:X線片顯示膈下游離氣體, 部分患者上腹部彩超可見膈下腹腔積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術前完善相關檢查, 手術均采取全身麻醉。研究組(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建立人工氣腹, 臍下置觀察鏡、肋緣下3 cm(左、右鎖骨中線)建立操作孔;探查腹腔情況, 吸除腹腔積液, 取穿孔處組織行快速冰凍活檢, 排除胃癌。沿腸管修補穿孔, 如穿孔較小可直接行“8”字全層縫合, 大網膜覆蓋修補后的穿孔灶[1]。對照組(開腹胃穿孔修補術):上腹部正中切口(便于探查整個腹腔情況), 吸除腹腔積液, 間斷縫合穿孔灶, 大網膜結扎覆蓋。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程度(鎮靜劑使用率)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1進行處理, 定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檢驗方法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為α=0.05。
研究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 鎮痛劑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無一例中轉開腹。兩組患者隨訪1年均無復發。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一般情況比較

表1兩組患者圍手術期一般情況比較
術后并發癥例數研究組4822.3±2.450.6±7.814.5±4.640.5±10.57.2±2.322對照組4045.7±5.445.6±13.728.9±8.657.4±16.310.5±3.91311 P<0.05>0.05<0.05<0.05<0.05<0.05<0.05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腸鳴音恢復時間(h)肛門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鎮痛劑使用例數
胃潰瘍性穿孔是胃潰瘍最常見的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潰瘍穿孔男性多于女性。胃潰瘍穿孔的病死率較高, 年齡越大則病死率越高。穿孔后手術治療的時間越短則病死率越低。術前給予置胃管、禁食、輸液、抗感染等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若潰瘍穿孔時間過長、腹腔嚴重感染, 則不宜行腹腔鏡手術[2]。
腹腔鏡下視野廣泛、直觀清楚, 具有廣泛的探查作用,易于清除腹腔內積液, 減少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通過器械的輔助, 避免開腹、減少了患者痛苦。避免患者懼怕手術而延誤治療時間的可能性。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對相關臟器的牽拉和擠壓較小, 對機體的損傷小、術后疼痛輕。腹腔鏡下修補術需要熟練地掌握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技巧, 從而縮短手術時間, 降低手術風險[3]。手術應激反應刺激兒茶酚胺的分泌、抑制胃泌素的產生, 進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對胃腸道刺激低于開腹手術, 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排氣時間短, 患者可早期進食, 通過神經內分泌反饋機制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早期恢復[4]。
本研究結果表明, 研究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對照組,鎮痛劑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無一例中轉開腹。兩組患者隨訪1年均無復發。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具有術中出血量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術后胃腸動力恢復較快, 是胃潰瘍穿孔有效的、首選的術式。且手術安全可靠, 適于基層醫院開展。
[1] 桑江勇, 賀家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的綜合療效對比.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3, 36(11): 1647-1649.
[2] 向長茂.腹腔鏡與開腹手術下行胃穿孔修補術的綜合療效對比.當代醫學, 2012, 18(32):81-82.
[3] 李小冬, 胡昇庠, 劉子君.老年消化性潰瘍穿孔患者腹腔鏡下胃穿孔修補術與開腹手術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8): 3997-3998.
[4] 任駿, 吳彪, 龔昭.胃穿孔腹腔鏡修補術與開腹修補術術后胃腸動力恢復的對比研究.腹腔鏡外科雜志, 2009, 14(1):38-39.
528325 廣東省佛山順德區第一人民醫院附屬杏壇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