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麗
摘 要:針對新課程改革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要求,以教師如何體現自主學習為突破口,把教師從對自主學習培養的困惑中解脫出來,培養學習者獨立學習、思考和解決各種問題所需的能力與技巧,為學生日后繼續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學習;教學改革;原則
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差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英語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努力探索的主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也已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教育口號。由此可見,我們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學期伊始發現,上了幾節課后,我發現學生有點“麻木”,只是在記我講的知識點,一節課也只有我一個人在表演,而學生似乎只是觀眾,有幾個甚至是心不在焉的觀眾。下課后,我就開始琢磨:初二上這部分知識很重要,也是中考的重點;而且初二是初中階段的一個轉折點,不能就這樣上課,效率低,雖然好的學生能學會,可是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就是老實地坐在座位上,一節課的收獲并不多,那樣只能讓一部分孩子掉隊,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不學習的孩子多了,課堂紀律就難保證,也會給班級管理帶來麻煩。于是,我開始反思:到底在什么情境下學生才能學得最好呢?怎樣才能實現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快樂幸福為宗旨的教學呢?那么,就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都有收獲,都有愉悅感。傳統的教學模式看來是做不到的,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我所教的學生已經經過一年的學習,他們大部分有了一定的基礎,還有幾個學生的基礎很好,可以當小老師,去帶領別的同學學習。為了不讓孩子們掉隊,為了真正實現幸福人生教育,不讓他們虛度每一節課,給他們創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于是我就決定先在我班實施教學改革——把課堂交給孩子們。實行“271”模式,也可以說是學校倡導的“有領導的自主學習”模式。學習內容方面:我們每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有大約20%的知識學生他們能夠自己學會;有大約70%的內容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會;還有大約10%的知識可以通過教師的點撥學會。而且,我還是班主任,課堂紀律有保障。改革應該更容易實施。于是,先考慮學生分組的問題。我們班只有17個孩子,把他們分成四組。分組同樣也是遵循“271”原則。每組有20%的學生是特優生,70%的學生是優秀生,10%的學生是待優生。(在我的班級里沒有差生,每個學生都是懂事的孩子,只是由于他們基礎不同,智力因素不同,學習行為習慣不同而表現出的學習成績結果不同而已。)在每組的學生中,只有一名學生的基礎稍差,其他三名同學都可以在學習上幫助他。而且他們學習起來身心都很放松,“特優生”可以學以致用,把自己會的知識教給其他組員,能夠把自己學會的知識講給別人,讓別人聽會,聽懂,那么他會記得更扎實。所以,“特優生”不會因為我的改革而成績下降。“優秀生”在整個組里是至關重要的,可以說是中堅力量。他們既可以虛心向“優秀生”請教,又可以輔導本組的“待優生”。那么,他們就有了更高的自我期望,而此時“優秀生”也會學得最好。再來說“待優生”他們被本組的組員鼓舞和信任,雖然在學習中遇到了一些挑戰,為了本組的榮譽,他們也會學得最好。分好組后,還要將學生編上號,每組學生都按成績編上序號,這樣上課時的任何競賽才能勢均力敵。
分組問題解決后就要考慮該如何“上課”了?同樣遵循“271”原則,每節課我利用大約20%的時間(10分鐘),組織課堂教學,詮釋學習目標以及對新知識的點撥。把大約70%的時間(30分鐘)交給學生,并不是完全把課堂盲目地交給學生,要對他們的自主學習加以指導,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所以在每節課前我都會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寫一份學案,提前印發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學案對所學知識溫故知新,也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他們分組討論,小組之間互相合作、交流、探究,把不懂的地方用筆畫上記號,查閱工具書(每組我都給發了一本英語工具書,這樣一般的問題他們都可以迎刃而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就可以把新知識學會),學生自由參與探索和創新,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自主學習,通過小組之間展示學習成果,他們被本組的成員信任、鼓舞,而在此種情景下學生都能學得最好。剩余大約10%的時間(5分鐘)用于當堂小測驗。可以是口頭背誦,也可以根據本節課的知識點做一些鞏固性習題,讓學生反芻。這樣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生經過小組間的自主學習,每一名學生都享受到了馳騁思維的樂趣,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尤其是每組的四號同學,雖然他們的基礎稍差,但是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他們充滿了興趣和自信,每節課都有機會到前面去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尤其是講題時候,都能抓住重點,找到問題的關鍵。看到他們有了進步,對學習英語充滿了熱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小老師的時候,真的感到很開心。
經過一個學期的改革,學生基本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既完成了每節課的學習任務,又注重了他們合作、探究、交流的體驗過程,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1]周朝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挖掘學生學習潛能的有效途徑[J].遼寧教育學院,1998(6).
[2]鄭金洲.自主學習[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龐維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指導模式研究[J].心理科學,2003(2).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