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燕
摘 要:在高三復習中,要展示學生思維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水平,從而提高高三復習效率。
關鍵詞:學生;思維過程;復習效率
實施新課程后,如何有效地進行高三復習是高三教師追求的目標。筆者經過反復探究,認為新課標下的高三化學復習應通過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學生復習的效率。
一、知識整理中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復習主動性
在新授課時,教師都能設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發揮主體作用,學生學習效果較好。然而,每到復習課,一種“盡量講得細點、挖得深點、拓得廣點、練得多點”的無形繩索禁錮了教師的教學思維,于是,“一言堂”“滿堂灌”“題海戰”應運而生。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困”,久而久之,學生成了一臺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對復習課感到乏味、無趣,甚至厭倦、放棄。
一個個完整、清晰的知識結構構成的知識網絡,是提升應試能力、實現知識遷移的必備條件,也是高三化學復習階段最常用的知識整理形式。在部分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重要有機物性質及相互轉化關系的復習時,要先引導學生課前自己試著在筆記本上對章節和專題知識按照“點→線→面”的層次展開,注重簡約性、重點性與發散性的結合,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在課堂上有選擇地將自己的“作品”與大家交流或寫在黑板上,并解釋自己設計的依據及意圖,教師鼓勵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補充與完善,對于較優秀的知識網絡圖,印發給每位學生,以實現資源共享。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塊的整理,經常利用學習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其他組員補充的形式來展示小組的思維過程,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通過集體協商和合作做出更好的回答。因此,學生都樂于回答問題和嘗試解決難題。
經過多次這樣的交流,使學生的智慧得到激發、交融,慢慢地就體會到了知識整理的樂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學生復習的主動性。這比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下面記的做法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間團隊精神和協助學習品質也得到了培養和升華。
二、解題教學時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上復習課時,教師往往過多地考慮“如何去教”“如何去練”,很少去想、去問學生“怎么學”“怎么做”。在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學生中存在著“聽得懂,不會做”以及“類似的問題做過好幾遍,老師每次都分析得很透徹,我還是一做就錯”的現象;即老師課堂上講得明白,學生聽得明白,但過后讓學生獨立解題卻出錯或不會做。這種現象主要原因是教師在解題教學中對學生的解題思維過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程度了解不夠。
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從學生的提問回答中反饋的信息,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案例】
在復習蓋斯定律及應用時先讓學生完成下列問題:
氫氣是一種清潔能源,氫氣的制取與利用是氫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已知:CH4(g)+H2O(g)=CO(g)+3H2(g) ΔH=206.2kJ·mol-1
CH4(g)+CO2(g)=2CO(g)+2H2(g) ΔH=247.4kJ·mol-1
(1)以甲烷為原料制取氫氣是工業上常用的制氫方法。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2(g)和H2(g)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
師:答案是什么?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1:我沒算出來?
師:沒算出來沒關系,你是怎么思考的?
生1:我根據題目信息“CH4(g)與H2O(g)反應生成CO2(g)和H2(g)”得出CH4(g)+2H2O(g)=CO2(g)+4H2(g),但是ΔH就不知道怎么算了,因為已知的兩個方程式中反應物都有CH4,找不出它們之間的關系。
師:你能夠根據題目所給信息,準確寫出反應方程式而且能夠講出自己的困惑所在,很好,誰能幫助他?
生2:對比所求熱方程式與所給的方程式CH4比不清楚比CO和CO2,發現第二個熱方程式要倒過來,所以所求ΔH=206.2kJ·mol-1-247.4kJ·mol-1=-41.2kJ·mol-1。
師:大家認為某某同學的回答怎樣?
生3:她是考慮到了方向問題,但忽略了系數關系,按照CO在兩個方程式中的系數,第二個式子應乘以2,所以ΔH=165kJ·mol-1
通過改變提問方式,充分展示了學生的思維過程,師生的教與學方式發生明顯變化,復習效率得到了提高。首先,教師對學生掌握與理解知識的程度,解題的思維過程更加心中有數,例如:生1通過觀察知道了所求熱方程式的書寫,但在進行比較時出現了困難;生2在比較中思維不夠嚴密。這樣就對學生理解知識中存在的漏洞和錯誤了解得更多了,因此,他們后續的教學活動就能針對學生真正的需要來展開,從而大大提高復習效率。其次,師生的課堂互動更加頻繁,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學習,也非常樂意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再者,師生對待學生回答錯的問題更能采取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教師不再因為學生回答問題有錯誤而不加以重視,從錯誤的回答中了解到學生思維的誤區,因而更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學生也不再因為回答錯了而感到不安;反而,他們會感到坦然,因為他們知道錯誤的回答與正確的回答一樣有用,他們會高興與教師、同學分享錯誤、改正錯誤。
三、回顧反思中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
如何掌握學生的思維過程,教師設計的問題就要為針對學生常見的錯誤而設,這樣有針對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展開深入的課堂討論,從而有利于轉變學生的觀念,發展他們的高級思維能力。
【教學案例】
在復習蓋斯定律及應用時,三位學生各自介紹了自己的解題過程后,教師進行了以下問話:
師:某某同學說……,某某同學說……,你能把這種題的解法總結一下嗎?
生4總結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此類問題考查的是蓋斯定律及其應用,關鍵是元素守恒、能量守恒……
上例中,老師并沒有自己進行方法的總結和反思,而是引導學生主要反思本題涉及了的知識點,是在怎樣的化學思想指導下,運用哪些方法解決的,本題還有哪些解法,此法可解決怎樣一類問題等。這樣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總結能力、創新能力等在此過程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在平時的復習中要不斷增強課堂活動的開放程度,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同時,要不斷提供學生觀察、探索、表達、思考、交流、表現等機會,促使課堂教學成為活的開放系統,使學生在開放的思維活動中獲取知識,并借以訓練和發展化學思維的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獨創性。
總之,在高三復習階段,教師更應該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動手整理、動口表述、動腦思考的過程中,展示問題思維過程,掌握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有效提高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楊異德,付蕓.高中化學新課程有效教學模式初探.中學化學教與學,2009(8).
[2]楊衛國.激勵學生化學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及其教學行為特征.化學教學,2009(9).
(作者單位 浙江省黃巖第二高級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