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思想品德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從而思想品德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科成績,怎樣更快捷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當前最迫切的課題。從教學實際出發(fā),較細致地分析了問題產生的來源、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快地適應當前思想品德學科教育教學形式,讓本學科教學充分發(fā)揮其不可或缺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教學模式;探究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思想品德課考核的形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這是對思想品德課的一次解放,順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潮流,同時這也給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那么,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怎樣把握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呢?根據(jù)近些年的工作經驗,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愛學
面對以前的考試,學生為提高成績被迫死記硬背,逐漸對思想品德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更加難于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教師應把引導學生愛學放在重要的位置,必須積極巧妙地引導協(xié)調學生的學習與需要之間的關系。教師引導得到位,學生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主動性不斷提高,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率,逐漸就會喜歡上學習。
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加入多媒體形式,展示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現(xiàn)課題內容,或是通過辯論和討論等形式,這些都能更多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其能精力集中地投入聽課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
二、變教師的主導為引導,加強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由單純的一種知識傳輸轉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穩(wěn)定的探究心理并積極探究問題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多是大量灌輸權威性的事實,但這些事實與結論是怎樣產生的往往被忽視,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因此要變教師的主導為引導,即教師后講后幫,使學生扎扎實實地學好新內容。教材來源于生活,又是在具體生活中的體現(xiàn),教師的任務應是積極的引導,改變原來的“一言堂”,加強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結合起來,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
三、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新課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學注重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考查的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師總以尋求“標準答案”為目的而提問,這種質問的方式不適應于當前新課改要求,我們應該提倡發(fā)問,著眼于學習活動和學習行為,所提出的問題不是單一的“標準答案”,而且答案也不僅僅限于教材,而是給了學生更多思索的空間,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偏于對知識的掌握。可見,教師提問的目的應是把學生作為提問的主體,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勇于發(fā)問,由教師的啟發(fā)性提問和學生的觸及式發(fā)問組成真正的課堂提問。
把“求同”變?yōu)椤扒螽悺保嗟刈寣W生自己通過思考掌握問題的要領。教師要使學生養(yǎng)成一問多思、一問多答的習慣,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充分鍛煉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改變課堂僵化的模式,把灌輸知識變?yōu)楹蛯W生的對話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要求,是為了充分發(fā)揮現(xiàn)行教材的作用,促進并改變師生之間的關系。現(xiàn)在的考試方式是開卷,學生可以把各種材料帶進考場,這也就帶來新的問題,比如,學生課堂上不注意聽講,把希望都寄托于查資料,反正也是開卷。這就導致學生腦海里一片模糊,查無所查,不知從哪兒入手,想問題不全面,所答非所問,答案五花八門卻又文不對題,答案沒少寫,就是對不到點上。
所以,教師應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實際的重大時事,結合教材內容,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拓展思維,師生一起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關系,從而更多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快地提高學習成績。
思想品德學科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包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學科,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學中,要提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促使學生適應社會,學會觀察、學會分析,能獨立解決常見問題,生活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做社會的有用人才。
當前形勢下的思想品德教學任重而道遠,有更多的新方法、新途徑有待于我們廣大思想品德教師去努力探索,使本學科的教育主體地位不斷提升,以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王樹青,男,中共黨員,中學一級職稱,1996年7月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同年在河北香河縣第五中學任教至今。
(作者單位 河北省香河縣第五中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