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惠玲
記得看過這樣一句話:“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一個學生便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一線教師,必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正視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注重其個性特點,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倡導樂學,從而實現使學生多層次、多渠道、有特色地發展。我長期從事于一線教育教學,并擔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我認為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造條件,給學生多一片空間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教育不僅僅是捧上一張張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捧出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僅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學率,而是追求每個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教育不僅僅是匯報時的總結,評比時的數據,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所以,作為班主任我們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愛好、各自特長、因地制宜地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給全體學生的發展創造一片適合的空間。我在班級管理中非常注重學生的個性成長,首先,成立了各種形式的興趣活動小組,并經常組織開展演講、書畫、故事會、拔河、跳繩、籃球、乒乓球、自編手抄報等各種比賽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其中,在不同的活動中體驗不同的成功與喜悅。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我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建立,制訂出適合學生實際的、且被學生認可的制度。在班級中除了設立班委會外,還增設了如班級管理、課間紀律巡查、個人衛生督查、各科作業收發、黑板報編輯、普通話小督查等學生干部,使全班學生人人有事干,班上事事有人干,增強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及集體榮譽感。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在集體中承擔責任,并在這些活動中提高管理能力。
二、尊重學生,讓學生多一點自主
作為班主任要尊重、理解、關注、幫助、支持、賞識學生,把愛與尊重傳遞給每一位學生。俗話說只有當我們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開心扉,獻出摯情,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真正的尊重。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學生,當好學生的引路人。面對學生的遲到、曠課、破壞公物等行為,班主任應給予真誠的關心,愛護學生,并嚴格要求他們,從而激發其上進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否則要受到道德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把學生培養成既講道德,又遵守法律的人才。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該對學生應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急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允許學生在思想、感情和行為中表現出一定的獨立性,給他們提供更大的獨立的活動空間。把學生作為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情緒,樂于傾聽他們的意見和要求。
三、精心培育,讓學生多一份創造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個人經歷不盡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體力必然各異。由于教育措施的不當,這種差異會更加突現出來,兩極分化現象也會更加嚴重,這就要求班主任要面對實際,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我大膽推進“分層遞進,分類指導”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除了課堂教學外,還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課外輔導材料,引導他們自學,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讓他們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由于尖子生學習成績好,可能經常會受到家長的獎勵、老師的偏袒,從而滋生了自私、虛榮和功利主義的思想意識,還會導致學習上的目標局限,后勁不足,針對于此,我們要及時采取個別談話、家訪等辦法,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教育,幫助澄清思想認識,樹立良好的學習心態和心理素質;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我采取低起點、小步子、快反饋、勤糾正的訓練方法,及時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每一次考試,我們都要認真分析找出各班總分弱科生承包給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幫助他們分析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對癥下藥,進行有目的的談心交流、學法指導、學習輔導等,促進學科平衡。實踐表明,分層遞進教學的實施,對于推進整體教學質量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
四、激發興趣,給孩子多一份自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心理,加強表揚激勵,這是讓學生樂學的重要手段。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讓人肯定的心理。恰如其分地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候,一個眼神、一句話、一個微笑,都可以給學生很大的鼓舞,從而使他們學習起來更投入。教師要善于保護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處理好主導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在課堂提問時,當學生一時答不上來,教師不要急躁,而要抓住時機給予啟發、引導,并給學生再次表現的機會。對那些答錯的學生,也應在充分肯定其進步的同時,善意地幫助他們重新把問題答好,使學生因自己終于答出問題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教”和“育”都不是一時的,而是一世的,所以說,真正的“教”實質上就是為了“不教”。作為當代教育者,時代要求我們要愛護每一個學生,不能只對尖子生情有獨鐘,而對差生卻愛莫能助。只有當我們用情感激發情感,用心靈碰撞心靈,用智慧啟迪智慧時,教學過程才能成為學生才智覺醒的過程,教學過程才能成為學生發展自由精神的舞臺,才能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二中)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