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云
摘 要:主要就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展開了細致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歷史;新課標;教學方式;課程資源;德育
新一輪的課程教育改革要求教育工作者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組織形式等方方面面都進行了創新與改革。這為教育教學領域注入新鮮血液與活力元素的同時,也向廣大教師帶來了充滿智慧的挑戰。以下,筆者謹結合自身對于新課標精神的粗淺感悟,試就新課標理念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展開初步的分析與歸納。
一、改變歷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在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以此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水平與能力,從而為學生獨立探究、自主學習能力的顯著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積極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積極為學生創造一個多樣化、開放式的歷史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著重發展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
例如,“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這部分知識涉及秦始皇、漢文帝、漢武帝等眾多重要歷史人物,他們以自身的個性及實際行為從不同方面促進了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在教學完這章內容的所有知識點之后,我發起了一個“歷史人物評說”的課堂討論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這些重要歷史人物同時代、同社會的密切關系以及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并以小組報告的形式將討論的結果進行認真的綜合與整理。這樣一來,我就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了學生手中,不但大大激發了他們參與討論的興趣及積極性,而且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還切實幫助他們進一步深化與理解了這些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對于社會歷史的深刻影響,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與發展。
二、合理開發歷史課程資源,靈活運用歷史音像資料
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效率及質量的高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倡一線教師“合理開發歷史課程資源,以便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更好的落實與實現”。
以圖片、視頻、紀錄片等為主的歷史音像資料在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增強其歷史感悟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此,高中歷史一線教師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與運用,從而為切實改善自身的課堂教學質量提供充足的保障。
如,在教學“美蘇爭鋒”這部分知識之前,我提前在網上搜集整理了美蘇爭鋒各時期重要領導人的演講視頻,并以此為媒介展開新知識、新內容的講解活動:
1.1946年3月,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西方領導人第一次公開發出“冷戰”信號;
2.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發出了“冷戰”宣言,美蘇“冷戰”全面展開;
3.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歐洲復興計劃”,用經濟手段為美國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
4.蘇聯成立“共產黨和工人情報局”和“經濟互助委員會”,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對抗;
5.1949年,建立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建立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歷史音像資料兼具生動形象、直觀立體的特點,很容易就能引導學生進入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時代背景,學生仿若身臨其境一般,深入其中,充分了解了美蘇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過程,這就為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歷史教育要同德育相融合,注重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樹立
高中歷史是一門人文性較為豐富的學習科目,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充分契合了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與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高中歷史教育具有獨特的德育教育功能,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與培養,以此促使學生科學價值觀念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這一專題時,我除了向學生一一講解教材上所羅列的知識點之外,還借助多媒體教輔設備向學生詳細地展示了我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燦爛的民族文化以及所取得的偉大科學成就。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所必須掌握的歷史知識點,而且更重要的是還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榮譽感,有利于愛國主義教育等德育理念的滲透,更有利于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及科學世界觀的形成與樹立。
總之,新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必須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這樣才能在推進新課改深化與普及的同時,切實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量,也才能為學生歷史修養及綜合素質的顯著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百鳴.學習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樹立高中歷史新教學理念[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5(11).
[2]石佩敏.新課標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7(01).
(作者單位 陜西省定邊縣第四中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