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民
摘 要:在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改活動中,實踐并完善了“六步導學法”這種教學模式,并針對不同課型實踐補充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教無定法”“因材施教”的原則,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達到了高效課堂的目的。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六步導學法
在初中物理新課程中,需要學生自己探究尋找答案的問題多了,高科技領域的知識也多了,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踐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教研教改活動中,遵循“先入為主,因材施教”“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原則,通過教學實踐,我校物理教研組初步提出了“六步導學法”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我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及反思,并在應用和實踐中做了進一步修改、補充和完善,最終形成了以“六步導學法”為主要模式、其他三種模式為輔的多種模式相結合的物理高效課堂教學新模式。
首先,我將初中的物理課程分成探究型課程、自學型課程、實驗型課程、復習(習題)型課程四種類型,針對不同的課型按不同模式施教。
一、“探究型”課程
“探究型”課程是初中物理課程的主要課型,所以我主要以“六步導學法”進行教學。
“六步導學法”是指課堂教學必需的六個環節,包括:課前復習,溫故知新;激趣導入,解讀目標;自主學習,提出質疑;合作研討,展示交流;反思總結,歸納提升;當堂檢測,鞏固提高。
1.課前復習,溫故知新(5分鐘)
對前面所學習的基礎知識或與本節課的學習相關的內容進行復習回顧和檢測,既鞏固了知識,也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以便于教師靈活教學。
2.激趣導入,解讀目標(3分鐘)
教師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導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同時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以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3.自主學習,提出質疑(7分鐘)
這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沒有學生的自主研習,他們的學習就會非常被動,一味地接受,而沒有自我獨特的思考,這就失去了素質教育的意義。我們要求學生結合導學案自主學習,根據自身的條件盡可能地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學,歸納知識要點、梳理知識結構、發現問題找出疑惑,對重要知識內容進行識記、背誦與應用。
4.合作研討,展示交流(20分鐘)
合作研討是課堂學習的關鍵環節。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學生結合導學案合作探究學習,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和同學在上個環節提出的質疑,教師也可以參與合作研討,最后進行課堂展示與交流,最終達到釋疑解惑、掌握知識的目的。合作研討對于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合作意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小組長領頭的作用和兵教兵的效力。學生通過自主研習掌握課本知識點,通過合作研討解決心中的困惑問題,其學習效果必然大大增強。交流、展示既是學生自學成果的展現,又是鞏固提高學習成果的途徑,要培養學生敢想、敢疑、敢說、敢解、敢演的精神。盡量讓學生自主展示,教師只做適當引導和分析歸納。
5.反思總結,歸納提升(5分鐘)
反思總結是整合學生學習心得體會、優化課堂效益最好的平臺。教師將結合前4個教學流程,與學生一起歸納本節所學,展示學習成果與心得感悟,初步形成知識框架,構建知識體系。
6.當堂檢測,鞏固提高(5分鐘)
教師展示當堂訓練題,檢測當堂所學內容,及時進行反饋與矯正,鞏固課堂學習內容。同時點評解題,總結方法和規律,拓展延伸課堂知識,確保課堂的效益。
二、“自學型”課程
對于一些“自學型”的課程,如,八年級物理中“水循環”“宇宙探秘”“走進分子世界”“人眼看不見的光”等內容,我采用“學生自學—教師釋疑—鞏固練習”這種模式教學。
三、“實驗型”課程
像“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測量固體和液體的密度”“研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伏安法測定小燈泡的功率”等課型,采用“教師點撥—學生設計—學生實驗—討論分析—鞏固練習”這樣的模式教學比較合適。
四、“復習型”課程
一般每章節后的“單元小結”與“綜合練習”宜采用“學生歸納—教師點撥—鞏固練習”的模式教學。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或模式,不要機械地套用模式,應該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根據學生實際進行“變式”處理。只有“變”才會顯示出靈活性,只有“變”才會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個性,只有“變”才會充分展示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藝術風格。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才會更具有創造的活力。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邑縣張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