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柱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對語文教學建議部分作出了這樣一點建議: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也就是說,作為教師,要借助語文教學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親情意識;審美情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語文教學目標也隨之產生了一些變化,也由以往“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設計向“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轉變,這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方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
一、借助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
親情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而且也有助于讓學生學會感恩,使學生真正體會父愛與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重視親情教育,要給學生的情感態度以正確的導向。
例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感悟父母兩種不同的評價都是來源于愛,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了“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對父母兩種愛進行討論,目的是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真正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同時,也讓學生在討論中逐漸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有著一定的幫助。
二、立足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個性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無形中得到熏陶和培養。
例如:在教學《草原》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內蒙古、新疆等地方遼闊的草原。接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我還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了鑒賞,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沒骨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沒有用筆勾勒,于是,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等句子,并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跟著多媒體的錄音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草原圖,使學生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展現語文教學的價值,注重情感的正確導向,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蔡莉莉.語文教學中“情感”的正確導向[J].成才之路,2013(29).
(作者單位 山東省高密市膠河疏港物流園區至誠學校)
·編輯 高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