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課堂教學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而高質量、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礎與前提。隨著新課程標準的貫徹與實施,初中數學教學也面臨著重大的改革和轉變。主要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為出發(fā)點,探討了如何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有效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將知識融入情景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掌握和吸收,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現有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適當地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實際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并在模擬的場景中學會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最終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主動的發(fā)現知識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過程,因此只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讓學生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去探究和發(fā)現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中位線”時,教師在教學中不要過于依賴課本,而是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與觀看三角模型來探討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結果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fā)現除了課本上拼接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外,還得出中位線和第三邊之間的數量關系。由此看出,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數學知識能夠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三、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今,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用分式方程解應用題”時,教師向學生提出一道練習題“砌完一道墻,甲獨立做需要6天時間,乙獨立做需要10天時間,兩人一起合作需要幾天時間?”這樣的練習題目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用分式方程解應用題,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懂得如何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接著,教師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共同探討,期間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設計出這樣的題目“運完360塊磚,甲獨立運完需要6次,乙獨立運完需要12次,兩人合作需要幾次運完?”并將這道題目與之前的題目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從而抓住解題的關鍵。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應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與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書圣.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2]何艷紅.淺析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23).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黨山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