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麗
【摘 要】新課標語文教學的策略是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語文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更新教學理念,突破作文教學難點,探求新穎獨到的作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 作文教學 策略
作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瓶頸。學生作文難,作文模式千篇一律,作文內容大而空。建立在新課標基礎上的初中語文教學,旨在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就值得語文教師特別是農村語文教師好好思索,勤于探討。下面談談本人在初中作文教學的一些體會,希望能夠拋磚引玉。
一、強化積累,厚積薄發
1.語言材料的積累。語言是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識地積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閱讀思考的好習慣。可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美詞語、精彩句段,并反復閱讀品析。每當教完一課后,不妨讓學生寫上一點感想或模仿寫上一段習作片段。
2.生活感悟的積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生活永遠是寫作的源泉,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沒有過在黑暗中苦苦掙扎,感受非常的生活,海倫怎能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沒有自身曲折生活感悟,奧斯特洛夫斯基怎能完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生活中的細節是寫作素材的寶庫,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感悟自然,用心去領悟社會,方能體悟人生,體會生活哲理。
二、多種途徑,培養寫作興趣
語文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初中學生思想活躍,興趣廣泛,追求獨立,講究自尊,喜好表現。語文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給他們以發揮、創造、發泄、表達的機會。這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良好基礎。教師在作文課堂的激趣作用就顯得極為重要。要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調動和保護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習作準備時,盡可能創造條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去經歷,去感受;習作指導時,用激勵的話語去激發學生作文的欲望。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通過班上宣讀、專欄展示優秀作文等方式讓學生體驗作文的快感,享受成功的樂趣。作文評語要用賞識性的語言,表達出教師的贊許、鼓勵和期待。學生有了興趣,就可以形成一種強烈的樂于動筆的愿望。在這種愿望驅使下,他們樂意主動地、自由地寫作,不把作文當成一種苦差事。只有學生愛學和樂寫,他們的作文水平才能漸漸地得以提高。隨著多媒體教學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網絡逐漸走入教師的視線,教師可以在一地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精品課盡收眼底,作為借鑒,因此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三、拓展寫作空間,激發寫作欲望
寫作空間拓展的關鍵是教師和學生對寫作觀念的認識問題,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寫作其實就是像吃飯睡覺一樣的常規成長或者生活行為。新課標中學生“自主寫作”被作為一個核心概念提了出來。 “自主寫作”強調寫作是學生自己的事,是生活學習的需要,是成長和發展的必需,是生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主寫作”把教師從越俎代庖的支配地位上請了下來,回到自己引導、指導、幫助的本來位置上。學生一旦形成了獨立寫作的意識與習慣之后,我們還愁學生的作文能力不會提高嗎?為寫作主體正名,恢復了新課標下的寫作是開放性的,有話即長,無話則短。精彩的東西往往是靈感的瞬間閃現,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寫觀察日記或周記,寫讀書筆記等來加強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長期以來,由于命題作文的束縛,學生的創造力被扼殺了,學生寫作文,其實是帶著鐐銬去跳舞。學生真實的興趣、愛好與其筆下的作文可謂“咫尺天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向課余生活要空間,即在課內直接地進行文學社團性質的寫作指導與創作實踐,讀寫一體化,把閱讀和寫作都當成對話的一種最高層次的形式。這樣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生活的體驗,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
四、積極參與學生的寫作活動,有效指導學生作文
在新課標中,語文教師在寫作中應充當什么角色呢?我們的語文老師究竟應是“第一作者”,還是“第一讀者”?作文是師生在對話的過程中產生的,作文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不僅僅是命題者,還應是參與者、試驗者。教師只有參與到實踐中,才知作文的甘苦。參與學生的寫作活動主要是通過做“下水文”的方式,實現對作文的有效指導。不寫作文的教師由于缺乏對寫作心理的深刻體驗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臨下的理論知識輸灌,其結果往往是束縛了學生的寫作靈感和創造才華。教師親自參與,親筆作文,才能將心比心知甘苦;并且“師生同下水,相與探淺深”的共同的寫作活動也能建立友誼,使學生愛作文樂作文做好文。作文教學應該成為師生間的對話,以實現人格對等上的靈魂交融以及相互信賴氛圍下的心智啟迪,從而“創造讓教師崇拜的學生”。
五、擴大閱讀,豐富知識,讓妙筆生花
讓學生多讀課外書籍,擴大他們的視野。結合農村具體情況,可以讀沈從文、賈平凹等作家的一些鄉土氣息濃厚的作品。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厚的知識,是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致的好作文來的,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多讀課外書籍,特別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知識。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和作文,教師可組織一些讀書班會或專題沙龍,讓學生交流讀書心得體會,或以講故事、開辯論會等形式來鍛煉口才。再通過辦墻報、校園文學報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書面作文水平。學生在廣泛閱讀中,從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詩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藝術精髓,同時也積累了大量詞匯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過閱讀,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維活躍了,再不會為“無米之炊”而苦惱,寫出好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
總之,新課標下的寫作教學應該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主動探索的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深刻體驗到自己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和美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