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萍
摘 要:所謂的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個人成長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無論怎么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有效的課堂教學”永遠是我們教師的追求。重視學習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重視學習方式和學習情感的有效性;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都有著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有效性;小學;教學;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129-01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熱門的話題。新課程的熏陶下、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數學教學的借鑒下,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鴉雀無聲”到“暢所欲言”,從“亦步亦趨”到“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也變得異?;钴S。然而,在這些變化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一個令所有教學者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我認為提高課堂有效性要處理好以下幾點: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如何有效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業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論證,并形成了相對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的特點和優點之一就是大量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然而在很多的教學過程中情境只是為了創設而創設,只圖表面熱鬧,參雜了太多的非數學信息,干擾和弱化了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及數學思維的發展,缺乏情境創設的最主要目的——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美國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定理、證明、概念、定義、理論、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個都不是數學的心臟,只有問題才是數學的心臟。從根本上講,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以“問題為中心”參與學習活動,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
二、重視學習方式和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長久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提高。因此,《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的重要教學方式?!蔽覀円鶕煌慕虒W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與此同時,我們常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學生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需要得到教師的尊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每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同時,師生雙方情感的溝通和協調、相互信任和合作關系的建立,需要教師以自身積極情感來感染和喚起學生的學習情感,因此,我們呼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擁有積極而亢奮的情感。
三、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是否有效,則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在學習過程中,要做到有效,我認為加強動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皮亞杰曾經指出: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于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梢哉f,加強動手操作是現代的數學教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的重要區別之一。從很多國家小學數學教學引導學生去通過操作學具(如奎遜耐彩色棒、釘子板等)學習數學的實踐來看,加強動手操作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展趨勢之一,也是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的方法之一。我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加強動手操作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那么怎樣在課堂上加強動手操作呢?
四、提高操作后成果的利用率
新課程實施以來,課堂教學發生了許多的變化:教師的講解少了,學生的活動多了;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動手的機會多了;課堂不再是教師個人的舞臺,學生成為了主角。而操作活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在課堂里生機勃勃起來。這些操作活動,有多少是內容,有多少是形式,它的有效性如何呢?如何利用好操作的成果呢?
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人們借助語言把獲得的感覺、知覺、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斷,進行推理;通過語言表達來調節、整理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因此,為了促進操作和思維,必須充分地讓學生描述操作的過程和結果、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同時,教師為了了解學生的思維活動情況,也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 我們可以把點名發言、小組交流和同桌兩人對講等不同方式結合起來,使學生都有口頭表達的機會。通過傾聽學生的表達,發現學生操作、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與存在問題,給予肯定或糾正。同時,注意組織學生認真聽取同學的敘述,參與評價其操作、思維過程正確、合理與否。在這一過程中要有意識地鼓勵、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發言,促進和推動他們積極思維,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總之,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內容有很多,教者要設計好方案,把握好時機,盡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
參考文獻:
[1] 曹培英.小學數學操作活動的教學模式[J]
[2] 孔企平.改善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J]
[3] 汪繩祖.小學數學教育學
[4] 朱慕菊等編.走進新課程[J]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