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濤
摘 要: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既是課程改革河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用數學素質的教學理念陶冶他們、啟迪他們、充實他們,促使他們素質的全面發展,是數學教育最主要的宗旨。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308-01
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對于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學生思維,變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實現素質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開發智力、培養初步的數學能力是小學數學的重要任務。小學數學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實踐操作等一般能力外,還要結合數學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初步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動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呢?
一、口算能力及計算能力的培養
口算是其他計算的基礎,口算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有效減少筆算的困難。所以,要想提高四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每天布置10道左右的口算題。口算題以乘除法運算為主,并適度地添加一些加減法的口算和估算題目,以聽算、心算和試算的方式進行,題目的難度做到難易結合。
在每天教學開始前,花幾分鐘時間出一些口算題考一下學生們的口算能力。例如:25×4=;5÷8=;125×8=;90÷5=……等等,為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可以按座位順序依次出題回答,對于反應快的給予表揚。這即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其口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時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計算過程中,若能合理靈活運用所學的運算法則、運算定律及計算公式,掌握一些運算技巧,經常會讓計算變得更加簡潔,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計算的速度。例如:十幾乘十幾(頭乘頭,尾加尾,尾乘尾),13×11=?,簡便解法,1×1=1,3+1=4,3×1=3,結果為13×11=143;25×9×8=?利用交換率將其轉換為(25×8)×9=200×9=1800,這樣就很容易得出結果。還有很多這樣的運算法則及技巧,若能很好的運用,這將對于提高計算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估算意識及估算能力的培養
數學學習里不靠估算,我們知道,在實際生活中,許多事物都無需說出,甚至不可能算出它的準確數,而只要說出或算出它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這表明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因此,在小學就應該注意估算能力的培養,這不僅可以使學生思維靈活,而且對于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會有一定的幫助。我們教師應加強估算教學的認識,體會到估算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重視估算教學,對估算的教學內容安排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估算教學不僅僅是單純技能的教學,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意識與能力培養的目標,即學生能夠正確地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估算,什么時候是精確計算。要在具體的情境中改變學生對估算的態度,正確認識估算的價值。在教學中要創設有趣,具有挑戰性的情景,使學生逐步體驗估算的可行性,如:在購物前必須要顧及一下帶錢的多少或考慮帶的錢夠不夠。讓學生從心靈上感受到估算的價值和魅力,逐步形成估算意識,在學習、生活中自覺運用估算。
三、發現問題及探究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數學學習的過程既是探究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形成懸念,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必然需求,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①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和生長點上提出問題;②通過學生觀察、研究的具體材料產生問題;③以游戲形式、直觀演示、設置懸念、動手操作、模擬實驗和競賽、講故事、猜謎語等形式產生問題。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先出示一組數:33、36、39,問:這些數能被3整除嗎?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接著出示另一組數:23、26、29,問:這些數能被3整除嗎?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是否就是個位上的數是3、6、9?學生在認知矛盾沖突的情境中肯定會引發想探究的問題:能被3整除的數和什么有關系?能被3整除的數有什么特征?在學生的討論分析中產生了“研究”的問題,誘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學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四、參與意識及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是小學生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針對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更應該重視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于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去發現規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讓學生擺脫數學的枯燥乏味,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的關系一課中,讓學生們都準備了三根木棒,先讓他們自己擺一個三角形,然后再讓他們逐一說說自己擺的是哪種三角形,為什么?從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讓他們通過比較兩根木棒與另一根木棒的長短,自己進行發現、總結。在“你說我來做”這個環節中,當一個學生說出一種三角形的時候,其他學生都爭先恐后擺弄,根本沒有空閑去做小動作。整節課,學生們注意力集中,興趣盎然,表現活躍積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還要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 張會茹.加強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教學[J].數學教學與研究,2011,
[2] 朱汝芳.淺談如何有效地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4)
[3] 郭思樂.喻緯.數學思維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