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寶晶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的主要途徑。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學生對我們所任教的學科產生學習的激情,做老師的就要想辦法激起他們的興趣,探究到知識的幽微之處。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民主和諧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兩大方面,總結了高效課堂“激趣”的方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 高效課堂 激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興趣其實就是對某種事物或某件事情所產生的一種喜愛和投入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會產生熱情,有了熱情才會有做好一切的動力。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的主要途徑。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想學生對我們所任教的學科產生學習的激情,做老師的就要想辦法激起他們的興趣,探究到知識的幽微之處。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營造民主和諧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只有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才能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與教師有著融洽的關系,將對他們的在校學習有良好的影響,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轉化成為穩定的學習興趣。老師在課堂上做到以下幾點,會起到良好效果。
1.語言幽默風趣。教育家斯維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風趣的語言總會調動起積極的情緒,老師一定要根據學科特點和課堂實際運用好這種智慧。
2.語言抑揚頓挫有激情。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如果我們能激情洋溢的講課,學生也會變得激情昂揚,興趣高漲。在語文的詩歌學習課上,老師激情的語言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效果明顯。
3.及時表揚鼓勵那些缺乏興趣的學生。什么才是高收益的能激發興趣的表揚呢,不是一直去表揚那些一貫優秀的學生,而是在課堂上發現那些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的細小的進步,及時表揚才是高效的,這種表揚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是定向爆破。讓學生每節課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自己的進步,對學生來說,親師之情和一個小小的成功的體驗就可能從此激發出極大地學習熱情。在一次課堂聽寫中,我走到一個平時書寫不認真的學生身邊瞅了瞅他寫的字說了句“近期書寫有進步”,結果在學段檢測中,他的整個卷面書寫與以前有了天壤之別,作文竟得了52分。自此,他對語文學習更認真了。在課堂上請不要吝嗇我們對學生欣賞的語言,它隨時會點燃學生的激情。
二、創設情境,構建動場,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創新教育借用物理學“場”的概念提出“動場”,意在說明教學要建立一個富有吸引力和促進力的課堂教學情境。“構建動場”的本質就是要建立起良好的課堂教學生態,使教學融合課堂內外的環境,賦予學生開放性的學習前提,激發學生創新發展的內驅力。創設情境,構建動場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做好課堂導入,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思維一下聚攏過來;好的導語是思想的電光石火,瞬間點燃學生興趣的干柴,令人興奮。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1)以舊引新導入。這需要我們了解學生的知識狀況,熟悉中的陌生能有效地引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就好像沸騰的水中隱藏著動力,砸到牛頓頭上的蘋果竟然是萬有引力的作用一樣。老師要把要講授的新知識與學生已有的舊知識聯系起來,找好切入點做好新課導入。我們可以用舊題新作之法,來引發學生對新知識探究的興趣。
(2)故事導入。學生都喜歡聽故事,以與課本有關的名人故事導入,會使學生即可進入情境,產生興趣,也會對學生的人格培養起到作用。
(3)學生的交流展示導入。課前讓學生有目標的搜集有關資料,一上課讓學生交流展示,這種方法使學生在課前就已興致盎然,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初步認知適時導入新課。
還有設懸念導入、用現實生活的體驗導入、擁有爭議的案例導入,等等,佛教渡人有四萬八千多個法門,課堂導入更是無定法,它是教師根據所授知識“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地方,需要我們用智慧來打造。
2.小組合作學習,評比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把不同學習發展類型的學生參差組合成學習小組,以團隊內部和團隊之間的互助合作學習為主要活動形式,以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這種方式為學生創造了更寬松的學習和人際交往環境,引導學生運用群體智慧來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個人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實現學習成果的優化整合,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在評比展示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品質,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老師參與練習。在語文課堂實踐中,我經常參與學生的練習效果非常好。在講授《項脊軒志》的時候,為了調動起學生參與生活細節描寫這一活動的興趣,我先寫了一段我與兒子的經歷:那天下班到家已是12︰30分,我進門扔下東西就撲向飯桌吃起飯來,因為1點就要送兒子上學。我也很想再有點時間稍做休息,所以只顧著吃,竟沒有跟還在默默吃飯的兒子說話。只見兒子夾了一口菜送到我的嘴邊,我竟遲疑了,一時沒反應過來。兒子清澈的眼睛看著我,我趕快張大嘴巴把菜夸張地吃到嘴里,向兒子笑了笑,滿身的疲勞都消融在這一口菜香里了。我一展示完,學生激情迸發,文思泉涌,寫出來的段落讀來讓許多同學流淚,我想這一節課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次愛的教育,愛的洗禮。真正實現了有意義、有生命躍動的課堂生活。
4.運用多媒體課件。《鴻門宴》是《史記》中的名篇,用多媒體播放電影《西楚霸王》中鴻門宴的場面,讓學生觀察演員的表演,然后再琢磨司馬遷在文本中對人物的刻畫,使學生對文本的探究更加深入,更有效的達成了學習刻畫人物手法這一學習目標。在詩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播放名家的朗誦,也會極大地激起學生朗誦的興趣,個個躍躍欲試。
5.課堂上及時檢測所學知識,讓學生體驗學有所得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興趣的源泉還在于運用知識,在于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實和現象,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實和現象,缺乏認識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所以一定要當堂檢測所學知識,不一定是在要下課的時候,可隨時進行,讓學生整節課保持著可能被檢測的緊張感,也會激發學習興趣。
“構建動場”方法不一,教學任務的進行也不是截然分開,教師可以在操作中結合自己的學科背景,對“動場”進行創造性、個性化的構建,來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還要根據課堂實際及時調整,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密切注視學生的一舉一動;若發現有些學生的精神不集中、搞小動作,或準備打瞌睡時,就應該及時輪換另一種方式。例如,由帶著問題默讀到改為大聲朗讀,這種簡單方式的轉換,就能激發學生的興奮點,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就大大不同,使學生保持聽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