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
【摘要】傳統《幼兒教育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理論與實踐脫節,這樣的教學不能很好地實現《幼兒教育學》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真正發揮《幼兒教育學》的學科價值,因此,拓展《幼兒教育學》有效教學途徑迫在眉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開辟了見習實習、講座報告、班會活動、競賽活動等有效教學途徑。
【關鍵詞】 中職 《幼兒教育學》 有效教學
近年來,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發展態勢良好,成為培養幼兒園一線教師的主力軍。要成為一名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就要具有科學、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并且能夠嫻熟運用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行為。幼兒教師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的形成離不開《幼兒教育學》的指導,因此,《幼兒教育學》在學前教育專業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傳統《幼兒教育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因此這樣的教學不能很好的實現《幼兒教育學》的目的和要求,不能真正發揮《幼兒教育學》的學科價值,往往導致“教而不學”“學而無用”兩種后果的發生。可以說,當前《幼兒教育學》的教學處于低效的狀態。因此,拓展《幼兒教育學》有效教學途徑迫在眉睫。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鉆研、嘗試、反思,在探索《幼兒教育學》有效教學途徑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見習、實習
當前,中職《幼兒教育學》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所需人才的要求。幼兒教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因為教育對象——幼兒的特殊性,需要幼兒教師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教學組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處理各種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等,這些能力必須在具體的幼兒園教育實踐中進行培養、發展。因此,教育見習、實習是《幼兒教育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效補充,也是教學效果檢驗的一種方式,必須高度重視、嚴格執行。
教育見習分為常規見習和隨機見習。常規見習一般安排在學期初和學期末,見習之前制定詳細計劃,做好充分準備,布置相應任務。見習任務根據《幼兒教育學》每一章節的重點知識設置,讓學生帶著任務觀察和思考,避免見習流于形式。整個見習過程都有相關老師指導,引導學生深入觀察、認真思考。見習完畢讓學生提交聽課記錄、見習記錄、見習日記等相應作業,評選出優秀學生,以此激勵學生。學期初見習為期兩周,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幼兒教育學》之前了解幼兒園真實的教育情境,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便于在后續的學習中深入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學期末見習為期一周,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幼兒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隨機見習是根據教學需要以及幼兒教師的發展需要,隨時帶領學生去幼兒園見習,隨機見習范圍小、時間短,一般安排一個上午或下午。比方說,在教學《幼兒園環境》一節時,實踐性很強的章節,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講完課之后,就帶領學生去見習,觀察幼兒園環境創設,分享好的經驗,提出改進意見,學生進步很快。
實習期一般為期一年,安排在中職生學業第三年。以往的實習學生處于完全放手狀態,實習學生分布在本市各地幼兒園,很難集中管理教育,由于在教育過程中缺少老師的指導和引領,更多的依靠自己摸索和琢磨,所以走不少彎路,浪費很多時間,所學《幼兒教育學》知識也不會運用于教育實際,導致《幼兒教育學》學而無用。2013年開始,筆者建立實習學生QQ群,和學生網絡互動,拓展教育渠道,實習生遇到相應問題在群里共同探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受益匪淺。
二、講座、報告
講座、報告是《幼兒教育學》有效教學途徑之一。講座、報告邀請一線優秀幼兒園管理者和教育者,報告主題兼顧保育和教育方面的知識,既可以選擇幼兒園常規工作進行介紹,也可以選擇專題進行深入探討。專題性的講座、報告隨機性強,一般根據課程和教學需要安排,比方說要開展虛擬課堂比賽,就要邀請相關的優秀教師通過講座、報告的形式向學生展示,為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一般情況下,講座、報告還要設計一個學生與幼教專家互動的環節,通過學生的自由提問,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困惑。
講座和報告,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每次開展學生興趣盎然、認真聆聽、收獲頗豐。通過講座報告的開展,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優秀幼兒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她們豐富的教育經驗,了解真實的幼兒園教育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另一方面,也能夠給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人生目標,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事業心。
三、班會活動
班會活動可以與幼教實踐緊密結合,是《幼兒教育學》又一有效教學途徑。班會活動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由班主任、教師主持,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由學生主持;既可以采用小品、角色扮演、現身說法、辯論會等形式,也可以邀請有經驗的幼兒教師分享從教心得。
筆者在本學期就舉行一次別開生面的班會活動。班會以《合格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為主題,以理論聯系實踐為指導原則,由學生主持、討論,通過學生現身說法、小品角色扮演、師姐經驗分享、班主任傾情寄語等幾個環節構成,內容深刻、實用,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受益匪淺。此類活動是《幼兒教育學》教學與班會活動的巧妙結合,拓展了《幼兒教育學》的有效教學途徑,加強了《幼兒教育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另外,在每屆幼教專業學生畢業前,都可以通過班會活動組織幾次模擬招聘,讓學生熟悉招聘環節和面試流程,熟悉常見的面試問題,讓學生提前進入面試狀態,對學生順利就業有很大益處,充分發揮《幼兒教育學》的學科價值。
四、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是《幼兒教育學》的有效教學途徑之一。筆者曾組織過說課比賽、虛擬課堂比賽、環境創設等相關的競賽活動,此類活動不僅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激勵學生將教育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還能為學生今后的幼兒教師資格證的面試環節做好鋪墊,為學生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此類競賽活動的組織計劃周密、安排妥當。如說課、虛擬課堂比賽,應該安排在《幼兒教育學》最后一個學期,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方法、活動設計等相關內容后,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之前,先讓學生觀看相關的優秀幼兒園教學錄像,如筆者為學生選擇近幾年省級幼兒園教師優質課一等獎讓學生觀摩學習,讓學生從優秀老師身上學習經驗,體驗感悟一節好課時如何設計的,從而汲取靈感;然后開展講座、報告,聘請優秀幼兒教師,現場給學生模擬說課或試講,給學生樹立模板,有章可循,學生對于競賽活動的流程、內容以及注意事項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和認識;最后,給學生擬定活動領域和活動主題,幫助學生精心備課,寫出教案。
在課堂教學之外,結合見習實習、講座報告、班會活動以及競賽活動等有效教學途徑,《幼兒教育學》的教學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理論知識的理解,密切了與幼教實踐的聯系,教而樂學,學而有用,充分發揮了其學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