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琳 劉敏
【摘要】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
【關鍵詞】 數學教學 幼兒 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了解、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因此,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在數學活動中,怎樣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把數學教學融入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呢?
一、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多樣化學具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兒童學習數學的論述中告誡教師,過早強調圖畫表象和抽象符號教育,將使幼兒的數學學習變成純粹的記憶,而提供實物操作材料——不只是停留在教師將材料進行短暫的示范,而是讓幼兒手腦并用全神貫注地進行操作的材料,對幼兒數學學習,思維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老師要為孩子提供他們身邊熟悉的、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操作學具,充分激發幼兒操作的愿望和參與活動的興趣。提供的材料可以是老師自制的,如數學棋譜、大轉盤、數卡接龍、拼圖等;也可以是和師生一起收集的廢舊物品和自然物,如小石子、花生殼、開心果殼、瓶子、盒子、回形針、珠子、冰棒棍、各種豆豆等。多樣化的學具,激發了孩子動手操作的欲望。如小班孩子按顏色標記進行分類時,老師不僅制作了各種顏色的形狀卡片,各種顏色的水果卡片,還收集了各種顏色的豆豆、瓶蓋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孩子們將紅豆豆、紅瓶蓋、紅蘋果、紅色的圓紙片一一放入貼有紅色標記的盒子里,他們反復擺弄、興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樂的喜悅中。再如,為了鞏固對形狀的認識,老師設計了“喂食”的游戲,請小朋友把正方形的小卡片喂給正方形娃娃吃,把圓形片片喂給圓形娃娃吃,真是在這一系列生動有趣的操作過程中,孩子們習得了相關經驗。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有目的地創造和提供相應的數學活動材料,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讓孩子在操作中開始親近數學,感知數學,從而樂于學習數學。
二、設置適宜的學習環境
幼兒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是依賴于實際生活實踐,是幼兒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它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增強學習動機和信心,有助于引導幼兒進入數學情境,也有利于幼兒思維發展。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畫面,讓數學貼近生活。提供一個愉快、和諧、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通過實際的操作與體驗來學習。如小班“1”和許多活動中,提前在教室的一角布置好小河、大樹,以貓媽媽帶小貓學本領導入活動,小貓吃的飽飽的,再跟媽媽學本領,出示1個大飯勺和許多小碗,利用孩子們每天吃飯都要用到的餐具進行學習。教師帶領幼兒游過一條小河,看到許多小魚,爬上一顆大樹,看到許多小花等,在既親切又貼近生活的氛圍中分享了學習的樂趣,使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生動化了,原本比較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積累經驗
幼兒的知識經驗大多來源于生活,幼兒的一日生活到處都有數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各科教學應相互融入一體,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既是活動的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合作者,教師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學習的情趣。因此,教師在完成各領域教育任務的同時,應有意識地滲透有關數學教育內容。例如,幼兒一日生活中經常使用到的小椅子、小床、小毛巾,都用不同顏色的數字編上號,幼兒既能辨別顏色又能認識數字。在吃點心時,讓幼兒說出點心的形狀并數數自己有幾塊點心。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體育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花朵、蝴蝶、貝殼、蜂房、該類植物的葉子、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魅力。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能夠使幼兒自發地應用數學,獲得有益的經驗。如請值日生為幼兒分發碗筷,幫食堂的伯伯剝豆粒,幫老師分類收拾玩具,一起找出今天穿紅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幾個,穿白色衣服的小朋友有幾個,找出班上最高和最矮的小朋友等,在體驗中能獲得數、形的經驗和知識。區域活動游戲是幼兒十分喜愛的游戲。在各種角色游戲中,更有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如在商店游戲中,幼兒可以將商品分類擺放,并在買賣過程中學習數的加減運算。其他如搶椅子游戲、撲克牌游戲等,可使幼兒比較10以內數的多少、大小,學習數的組成、加減和序數等知識。孩子過集體生日時,我們可以啟發幼兒思考蛋糕應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樣才能等分,使幼兒體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數學知識在幼兒一日活動中占據了很大的空間,幼兒在生活中輕松、自主地掌握了數學知識,從而喜歡數學、探究數學、學習數學。學習用簡單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現實的情境中引導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幼兒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信心。幼兒的認知、體能、語言表達、社會技巧等能力的發展都是漸進的,是在一日生活中經過學習而不斷積累、發展、成型的,因此,幼兒園數學教育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取長補短,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