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靖
〔關鍵詞〕 小學英語;有效性;趣味性;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71—01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氛圍
教育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老師在學生眼中不僅是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信賴的親密朋友,用愛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創設英語教學環境,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前的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Let me guess.”、“Follow me.”等有趣的小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英語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飽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語言要純正、流利,書寫要規范。再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處于英語環境中,并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接受信息。多種感官的運用有益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的加深,能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動嘴說、用眼看、用耳聽、用筆畫,多種感官并用。
三、更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感到有趣、新奇,這就要求教師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通過模型、圖片、錄像、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活動變得生動,使學生學得輕松、練得扎實。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各種方法,如“表演法”、“競賽法”、“游戲法”等。筆者還常常讓學生唱英語歌曲、說繞口令、做游戲等。由于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尤為重要。新型的學習方法不僅利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體,更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的思維和心理活動能力能較長地處于高漲、積極的狀態之中。
四、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多種難易適度的課外活動,經常性地編輯英語學習園地或辦英語黑板報,解決疑難問題,分析常見錯誤,辨析詞語用法,舉行英美風景知識講座等;還可以適當刊登一些游戲方法、英語小詩歌、謎語、典故、趣聞、學生日記等;也可以成立英語課外小組,演唱英語歌曲、表演英語會話或短劇等小組活動。此外,結合實際組織英語競賽,如英語書寫競賽、單詞接龍比賽、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進而共同提高。通過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使學生認識自我,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強其自信心,增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長久地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總之,英語學習興趣為先。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才能真正把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落到實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