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俊
〔關鍵詞〕 作文教學;情境;仿寫;訓練;序列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0—0088—01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書面交際能力的重要任務。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何提高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教學問題。多年來的一線教學實踐使我累積了如下心得體會。
一、視作文為樂趣,堅持情境作文
有興趣才有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望獲得知識,并努力去認識它、探索它的一種心理傾向,有濃厚的情感色彩。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視作文為樂事呢?
1.掌握學生個性的心理特征。要尊重個性差異,學生喜歡學什么,不喜歡學什么,常以興趣開始。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愛好,培養學生學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才能化興趣為動力。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也就有了創作的欲望。那么,開啟作文之門就有了“鑰匙”。
2.創設自然環境,堅持情境作文。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烈,但注意力比較分散,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只有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積極認真思考。傳統的教育,多半以“教”為主的操練,形式呆板,內容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缺乏主動性。我認為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投進大自然的懷抱是激發其創作靈感的好方法。因為語文課的內容都是來自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現象,學生投身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和實踐。通過學生接觸自然事物,探討自然現象,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很自然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情境教學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積累了寫作的素材,為寫好作文奠定基礎。
二、仿寫范文,找到自信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我們的教材就是最好的范本,尤其是講讀課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將學以致用的理念貫穿到教學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把分析閱讀與寫作聯系起來。仿寫,不是機械的照搬,而是調動學生已有的積累,仿照范文立意、構架、選材的方法去進行寫作。有一位同學在發表寫作感言的時候說:“原以為只有寫不平凡的事才能寫出好作文,沒想到生活中我們熟視無睹的平常小事也能寫出精彩,那今后可寫的內容就多了,寫作原來并不是那么難啊!”從學生的話語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仿寫帶給同學們的那份快樂和自信。
三、提供交流渠道,摘抄學生習作精美語句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發現了用得好的字詞、寫得好的句子、段落,但又不可能在講評課上對每篇作文中的精美句子、段落都一一賞析,學生們也沒有交流學習的機會。但教師又不能對這些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置之不理。如果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而且還可能因為老師的漠視打擊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交流的渠道,采取摘抄學生作文中精美語句的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具體可以這樣操作:教師把所有作文中的精美語句抄寫在黑板上,每句話的后面注明班級、姓名,同時要求學生把這些語句抄寫在專門的摘抄本上。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把這些精美的語句打印出來,張貼在學習園地,讓學生課后去瀏覽欣賞。這樣既讓寫得好的學生得到展示,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激發了寫作水平較弱學生的寫作興趣。
四、注重作文訓練的序列化,使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
懂得 “寫什么”,許多同學仍然不懂得如何下筆行文,總不可能跟著感覺走吧。然而,許多教師在作文的訓練時也是跟著感覺走,作文的訓練存在隨意性,缺乏完善、科學、有序的訓練體系。而作文教學是一項具有整體性、內在邏輯性、系統性的活動。學生只有獲得了寫作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他們才會構思、立意、布局、表達。根據作文訓練內在的規律和循序漸進的教學原理,我在作文指導上注重作文訓練的序列化,使學生循序漸進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從而解決“怎么寫”的困難。總的原則是:先口頭后書面,先單項后綜合,先模仿后創造,先記敘描寫再說明議論,逐步實現作文教學的科學化,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