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華
摘 要:以教學《辛亥革命》一課為例,簡單介紹“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在歷史課堂上的實施。
關鍵詞:歷史;兩主四環;高效課堂
歷史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從應對高考到人生價值觀教育,其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由于歷史科目的學習和研究對象主要是“過去發生的事”,因而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傳統課堂要么是教師不停地講,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背知識,要么是教師在講臺上唾沫橫飛,學生在下面興趣索然,昏昏欲睡。因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走上教學崗位以來,我一直在探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活躍歷史課堂。
近幾年來,新課改猶如一股春風刮進我們的高中課堂,乘著這股春風,我校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探究著新的課堂模式。本著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新課程理念。通過幾年的課改學習和實踐,我校已經形成一套系統的“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并且獲得市教研組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所謂“兩主”是指課堂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四環”則是教學的四個基本環節:個人自學、合作討論、展示點評、質疑探究。如今,高效課堂已經成為我校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預習課上學生自主學習,認真完成導學案,及時向教師反饋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合作討論熱烈,學生就本組的任務激烈討論,與小組成員交流、探究;展示課上,學生侃侃而談,口齒清楚,有理有據,質疑熱烈,合作解決學習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課堂活躍而有效。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我校的“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在歷史課堂的實施,以本人執教的《辛亥革命》一課為例。
一、精心設計導學案,是實施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前提
在新課改下,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變成了引導者,教師講得少了,不代表教師不重要了。相反的,新課程下的教師比原來更重要,備課的時間更長了。實施“兩主四環”高效模式,前提是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既要突出重難點,又要引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既要完成教學目標,又要適合學情。
導學案主要分“預習案”“探究案”“課堂檢測”三大部分。為輔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預習,還會設置“學習目標”“重難點”“概念闡釋”等部分。
根據學情,此次執教的理科班,考慮到理科班的學生理性思維、分析和邏輯能力比較強,但是基礎知識和感性思維稍差,所以在預習案的設計中,盡量簡化,以填空的方式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梳理;而探究案中則以“袁世凱生平大事”來探究個人在時代潮流中“順流者昌,逆流者亡”。
二、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是展示點評的必要準備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讀書、閱讀教材自主完成導學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先泛讀教材,再精讀教材,最后合上課本,完成導學案。而教師則準備隨時解決學生的問題。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問題有深有淺,甚至五花八門,涉及各個學科的知識,所以教師用于備課的時間延長,要對學生的問題有所預設,才能教學相長。
三、展示點評,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了提高理科生的學習興趣,我將本節課的探究案設置為“袁世凱大事年表”。顯然學生對本節課的兩個重要人物孫中山和袁世凱都有著莫大的興趣,學生通過討論后,推選出進行展示和點評的學生,綜合統一本組的意見。通過梳理袁世凱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成為民國大總統的原因和最終被歷史和人民唾棄的原因,感受個人在歷史潮流中“順流者昌,逆流者亡”,完成本節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和升華。
“兩主四環”高效課堂模式成就了我們年年節升的高考成績。對于教育來說,高考成績只是一種檢測手段,我們更看重的是教育是否能為社會提供需要的人才。我們相信只有會學習的學生才會“活到老,學到老”,將學習當作一生的樂趣而不是負擔;我們相信只有會合作的學生,走出社會后才能更好地和別人交流,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會讓他們在社會中更出人一頭;我們相信只有具有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的學生才能成為更出色的社會主義貢獻者,才能成為復興大中華的接班人。而這些,在我們的課堂上都可以培養:自習課上,學生認真預習,對教師提出自己的疑惑,跟課本有關或者無關的,教師都認真解答;合作談論中,學生以組為單位,和小組成員一起解析課題,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取長補短,整合成小組意見;展示點評中,學生大大方方地走上講臺,帶領同學們解析課題,侃侃而談;探究質疑中,學生就自己的意見據理力爭,旁征博引,甚至展開了辯論……
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小組教學、培養小組長的核心作用是基礎;在實踐中堅持,讓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成為學生的習慣是關鍵;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使學生保持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動力是保障;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師素養是必須。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的任務更重,要探究的道路更遠,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開辟新路,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就一定會閃耀歷史課堂。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