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鵬
摘 要:《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給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的方向,物理教學水平的提高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素質教育的理念是我國現代化教育的重點,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呢?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物理課程;全面素質
新課程背景下的素質教育對于我國未來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一項緊迫和艱巨的任務。如何克服應試教育中存在的缺陷成為當下思考的重點。本文以初中物理教學為出發點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品質、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和物理教育評價改革幾個部分對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育的素質培養進行了探析。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全面發展
興趣是學生能夠不間斷學習的動力,所以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與上進心。觀察和試驗往往是物理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必須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參與實踐,才能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在教學“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時,可以要求學生親自用手按住自己的喉頭來體會聲音產生的過程。在教學“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可以讓學生左手用力地壓住書,右手抽動夾在書中的直尺,從而真正地體會到壓力越大,物體之間滑動的摩擦力也會越大。以上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因為自己親手參與得出的物理結論,必定印象深刻。另外,還要組織課外實驗小組,有計劃地增加一些小實驗,讓學生親身體會到物理是一門非常有趣的科目,它并不高深,也許物理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感受發自內心的快樂,另外,教師也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啟發學生思維,培養探究精神
以前學生都是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學生都是直接獲得知識的最終結論,但是對于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取知識的方法以及手段卻不是很重視。物理教學改革加強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啟發式教學,即“觀察現象(實驗)—提出問題—自學討論—猜想判斷—分組實驗—啟發思維—總結規律—練習運用”的課堂教學結構,這種教學方式注重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上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即使學生的觀點是錯誤的,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要進行必要的指導,保證課堂氣氛的和諧,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在新課標中比較提倡探究精神,探究精神就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狀態下或者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培養探究精神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自我的學習過程中能夠初步具有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促進學生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比較明確地提出在課程教學中要“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所以,物理教師要認真地對教學材料進行挖掘,靈活地運用于教學過程中。比如,在對課本中的“內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熱機”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時要靈活地滲透節能、環境保護方面的內容;在分組進行一些物理性的實驗時既要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還要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另外,還要讓學生對我國古代物理學的巨大成就進行客觀的講演,使學生逐漸樹立起民族自豪感,為今后建設祖國、報效祖國奠定好基礎。物理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很重要,但在靈活的教學策略下,也能對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教師角色和行為的轉變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對于教學有著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一些教學中紛繁各異的問題,也是建立在過去和經驗上的總結,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經過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累,一些物理教師應當是物理教育教學的研究人員,而不是“教書匠”,應當稱之為“教育家”。這是未來物理教學的要求,也是現階段物理教師具體進步的表現。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創造性的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今后的物理教師不但要成為課程安排的執行者,更應當成為該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行為必須發生變化,首先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和贊揚學生,不能鄙視一些學習成績不好、有過過錯、發展遲緩的學生,要懂得如何去維護學生的尊嚴與價值。教師要在合適的時機成為學生的好幫手,積極地引導和幫助學生進步,積極與教師、學生和社區人員展開合作。
五、改革物理教育評價方式,提高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在我國已經施行多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其暴露的缺陷也越來越多。如果繼續施行下去,我們教師只是注重知識硬性傳授,不講究創新,不注重素質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想象力將會被扼殺在落后的教育體制下,全面素質也將難以提高,其培養出的人才也將是不適合社會發展的。新課標準要求必須建立比較全面的質量關,注意關注全體學生,結合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來對學生進行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針對與初中物理教學的學生素質評價,要在考試的內容上實現能夠將學生的能力、知識與素質全面結合的評價,不再把學科知識當做唯一的重點,逐步增加有關社會、生活和自然方面的內容;注意學科之間內容結合的知識運用,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學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創新與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得到了有效的培養與鍛煉,為現代化物理教育人才的培養和未來祖國物理人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菲.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開展中學探究實驗教學[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4).
[2]王君秀.讓開放性教學悄悄走進高中語文課堂[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4).
[3]陳素明.淺談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藝術[J].學周刊, 2011(0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