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小芳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應從激發閱讀欲望、提高能力、讀寫結合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索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如何使閱讀教學行之有效,迅速而持續地提高小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呢?筆者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情境驅動,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學說,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潛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學生才有持久的學習動力,才能獲得學習的成功。因此,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特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有一位少年,他天真、活潑,聰明勇敢,有本領,見識廣,他是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少年時期的好伙伴。大家想不想認識他、了解他呢?他和少年魯迅之間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相信你在仔細閱讀了課文之后,一定會找到答案。這樣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迫切了解少年閏土的心情下,帶著任務,閱讀的欲望一下就調動起來了。
二、學法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加強學法指導。在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嘗試。(1)充分利用教材這一寶貴資源,引導學生欣賞、感悟語文教材中文章蘊含著的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德育、美育資源,進而表現美、領悟人生真諦。(2)切實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利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形式,構建高效閱讀課堂。充分有效開展閱讀教學,師生相互閱讀,多種方式誦讀,重視學生基本閱讀能力的提升,張揚學生的個性。(3)重視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課堂氛圍,強調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不息。對每一篇課文都要讓學生細讀、精讀,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文章讀透、讀活,深刻領會其思想內涵。
三、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以致用,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同時,就要十分重視習作能力的培養。把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相融,才能讓學生真正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語文素養,我們的閱讀教學才真正扎實有效。
讀寫結合,切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詞語的推敲和品味,設計靈活多樣的練習;同時以說代寫,融口語訓練和思想品德為一體。比如,可以看動畫說,用詞語說,想象說,聯系實際生活說等等。高段的練筆形式多樣,如仿寫、續寫、擴寫、縮寫、改寫等等,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相關練筆。這樣使“模仿、積累、創作”三者交替進行,互相包含,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提高學生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曹海榮.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8).
[2]林文蘭.試論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