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秀麗
摘 要:新課程改革給語文老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過硬的基本功,更要求教師更新理念、改進教法、激情永在、博采眾長。主要從四方面進行改革:首先要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其次要致力教法改進、從獨角戲中解脫出來;再次課堂上教師要激情永在、獨具魅力;最后要以讀為本、重視朗讀教學。
關鍵詞:語文改革;教育教學;課堂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與教學正孕育著一場深刻的革命,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肩上擔負的沉甸甸的責任。作為語文教師,時代向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要真正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新的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中心,著眼于人的綜合素質。現在,課程改革摒棄了以往的教學模式,重視文化熏陶、人文教育與綜合實踐。眾所周知,考試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評價,而學習效果絕不能只停留在知識點的落實與掌握的層面上,更多地則表現為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從考試本身發展來看,它也經歷了由務知識到務能力的轉變,教材知識只能為學生能力形成提支撐點,而絕不是我們教學的終極目標。現在考試題型越來越靈活,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按照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教學,學生也會不適應當今考試的評價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學生本身發展
的要求。
二、要致力教法改進、從獨角戲中解脫出來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械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制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三、激情永在、獨具魅力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 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所謂“熏陶感染”就是讓學生在接受大量語文教材的過程中,其精神世界自然而然地受到真善美的撫摸、沐浴、滋潤或激蕩,讓學生在語文課上感到一種心靈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但是,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前提是教師本人不但應該有豐富的語文素養,而且應該用發自肺腑的職業情感去感染學生。作為語文教師若能激情永在,無疑是難能可貴的。
四、要以讀為本、重視朗讀教學
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并用的綜合閱讀活動,是課文學習中從字詞句段到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意思到潛在情味的全面感知。所謂“教學千法讀為本”,而在教學改革搞得熱火朝天喊得異常響亮的今天,不少的語文教師卻把這個“本”置之腦后,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吞吞吐吐、斷斷續續,還談什么體驗藝術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朗讀能夠訓練普通話的發音技巧,朗讀有助于語言積累。總之,語文課堂上的朗讀,小而言之,是培養語感、形成閱讀能力的極為重要的正確途徑;大而言之,是教學改革和教師設計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標志。由于朗讀永遠與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感情密切相連,所以,只有重視朗讀這個“本”,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語文教師,我深知課程改革給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我們有深厚的文化素養、過硬的基本功,更要求我們更新理念、改進教法、激情永在、博采眾長。只有這樣,才能不落伍于時代,才能不被課程改革的浪潮淘汰。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語文教學之路曲折而漫長,吾將上下而求索!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