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應森
初中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教學,要求教師指導學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它還承擔著為學生構建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要載體的信息化學習平臺,為樹立學生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和發展個性,提供必要的條件。信息技術的特點之一是發展迅速,各種軟件層出不窮,而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可以學到的技術也有限。因此,使用新教材以來,我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一定要順應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自己“會學”。
新教材中編排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鏈”與其他版本的教材不一樣:小學階段學習演示文稿,初中才學習文字處理系統。初中教學文字處理系統,在信息技術知識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學會新建、保存Word文檔、插入圖片、設置文字、圖片和頁面格式這些基本操作??紤]到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系統地學習了PowerPoint軟件的使用,但項目活動涉及的技術只是相對簡單的基本操作技能,所以,我在設計知識技能學習時,既考慮到利用學生在小學已學過的PowerPoint知識的遷移,又注重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地去探究Word新技術,完成宣傳海報等制作;對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則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所學掌握較多的技術,鼓勵他們幫助學習小組里的其他同學。
我設計的基本教學步驟如下:
一、溫故知新——引出軟件
首先,我引導學生回憶在小學里學習使用過的軟件,讓他們各自表達學習信息技術的感受。在互動交流中,學生回顧了操作電腦演示文稿、畫圖、發送電子郵件等方法,也有學生講到使用軟件Word的體會。我總結時,贊揚學生能運用信息技術,根據要表達內容的特點,選擇合理有效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同時,告訴他們,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新軟件。接著,我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今天要用文字處理軟件,為宣傳“魅力織金”制作一份海報。隨后,我向學生簡單地介紹Word軟件:文字處理軟件有很多種,WPS、記事本、Word都是以強大的文字處理功能見長的軟件,今天學習使用的Word軟件,小學里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但有的學生已在電腦中操作過,并不陌生,而且我們已經熟悉了他的一個“兄弟”,名字叫PowerPoint,它們都是Microsoft公司的產品。通過“溫故知新”,學生也產生了新的學習情趣和信心
二、知識遷移——找出共性
首先,在大屏幕上放映出兩張圖片,其中一張是學生熟悉的PowerPoint軟件的界面圖,而另一張是Word軟件的界面圖,引導學生自由談論:你從兩張“界面圖”上獲得了哪些信息?接著,讓學生用自己面前的計算機,參與實際操作,體驗兩種軟件的異同,并請一位學生利用廣播軟件,在教師的計算機上操作,和全班學生一起回顧運用軟件PowerPoint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圖片的操作過程。至此,教師適時啟發學生思考:在Word中能否進行同樣的操作過程呢?引導學生模仿PowerPoint中的操作,學會新軟件Word中新建文檔和插入圖片的操作技能。最后讓學生自主操作運用兩種軟件制作海報。學生經過實踐體會,就能發現這兩種軟件的運用技術操作過程非常相似,找到兩種軟件的相通之處,也學會了區分軟件特點,分別練習操作的方法。
三、對比實踐——認識特點
PowerPoint和Word盡管很相似,但它們也有不同。我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比較兩者對文字的處理功能。在分別顯示PowerPoint和Word的處理功能所做的對比演示中,讓學生找出兩者的不同:PowerPoint中不能直接輸入文字,必有依托文本框;Word中處理功能較強,可以隨心所欲地在文檔的任何地方輸入文字,如果需要使用文本框的話也非常方便。這就是Word作為文字處理軟件優于PowerPoint的一個特點。學生在對比實踐中體會到:只要我們悉心觀察,仔細鑒別,善于辨析,勤于動手,了解新軟件并不難,學會掌握信息科技也不難。
回顧對課程的思考和教材的解讀,我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教學應該做的是:著重于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能的方法,而不只是單純地教學生操作計算機;著重于提高學生綜合的信息技術素養,而不只是知道用電腦上網和打游戲;著重于引導學生自主地運用知識遷移,主動地去學習使用新軟件,而不只是依賴課堂教學中學到的一點東西……值得反復強調的是:信息技術的特點之一就是發展速度快,教師只有做到“授之以漁”,才能真正實現我?!盀閷W生的一生發展奠基”這一辦學宗旨。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