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慧麗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是人生啟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階段。作為教師,應銘記“學生無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的教誨”,每一個學生,每一朵“花兒”,都有自己盛開的理由,每一個教師需學會如何傾聽“每朵花開的
聲音”。
關鍵詞:尊重;聆聽;關愛;欣賞;贊美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學校教育、德育關系學生的成長以及成才,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讓作為教師的我們能夠聽到每個學生、每朵花兒綻放時美妙的聲音呢?個人在此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學會尊重,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
把學生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給予他足夠的尊重,避免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學生。否則你將無法從學生那里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問題所在,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煩惱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心理問題。所以在師生溝通時,需要教師放下教師的架子,以增加教師的親和力,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學會傾聽。往往現實教學中,我們教師不愿意給學生訴說的機會,不愿意聆聽學生的訴求,習慣性地將“師”與“生”割裂開來,習慣性地居高臨下,以己度“生”,先入為主,而導致師生溝通不夠,學生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或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其實學會尊重,學會聆聽,就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教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教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教師的幫助和解釋。這個時候所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就是有效的溝通。所以,學會尊重,學會聆聽學生的心聲是實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
我班有個男生,經常上課要遲到一兩分鐘,上課習慣性走神、發呆,滿腹心事。多次找他談話無果。有一次,我又找到他,學生很主動地說:“老師,有些事情我不想說。我知道你關心我,但是我真的不想說,我保證我以后不遲到,但是求你別再讓我說了。”看他清楚自己的言行,簡單的一句:“有需要隨時來找老師。”結束這場談話。過了一段時間,他自己主動上門:“老師,我想和你談談,你能替我保密嗎?”我看著他的眼睛說:“你不相信我,你可以不說。”接著他就說起他的心事。他生活在一個重組家庭,父母離異跟隨母親改嫁,前段時間生父來找他講了許多母親的壞話,又講繼父不可能真心對他好,不信讓他自己觀察,聽了生父的話,他越在新家生活越感覺不自在,越感覺繼父真的不心疼他,于是經常上課走神,而且時常失眠。我在傾聽時,不插話,不打斷,他有什么就說什么,而且始終看著他的眼睛,關注他的神情。我聽了以后,也陷入了深思。心想,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妥善解決,不僅影響到他的學習,而且影響到他的家庭。我想了一會,就問他:“你叫過繼父爸爸或叔叔嗎?”他說:“沒有。”我又問:“為什么?”他說:“叫不出口。”心想可能問題就出在這里。就告訴他:“問題實際上出在你身上。你不能接納這個新家。你回去后,主動和繼父打招呼,如果開不了口叫爸爸試著從叫叔叔開始看,有什么問題不便于交流時,你可以和媽媽說說,表達你對家庭的看法。”后來,我在電話中,把情況向他媽媽說了,感受到兒子的困惑后,她主動找兒子談話,并且與兩任丈夫都做了妥善的交流,繼父也主動找他談話,感受到繼父對他的關心后,他十分感動,他后來告訴我原來他的繼父也是一個不擅長溝通的人,但是他是實實在在地關心自己。現在,學生沒有什么心理負擔了,學習成績也不斷提高了。又變回活潑樂觀、奮發向上的好學生。另外,在實際工作中,當學生犯了錯誤,我常常先聽聽他對自己所做的想法,讓他自己找出不對的地方,以及產生的根源。大多數學生往往在教師教育之前,已經認識了錯誤,也有了改正錯誤的決心。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再去嚴厲指責,反而會把事情搞僵,把問題復雜化。很多學生在犯錯誤之后,教師的慈愛和寬厚的態度,會比嚴厲的訓話等任何辦法更有教育效果。
二、學會關愛,以師長之慈,愛撫“花兒”
作為教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這就是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師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目標正確、方法得當,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我班有一位新轉來的學生,自尊心極強,父母離異,母親過分溺愛他。但他的內心卻非常怯弱。在原學校,因學習上的困難和違紀的行為常受到教師嚴厲的批評,造成教師一找他談話,他就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開始我對他不以為然,但是沒想到他剛來兩天就舊病復發。一天,在課堂上,發現他心不在焉地與人講話。我沒有直點名,只是看著他,提醒他。“干嗎?”我的話被他打斷。“請認真聽課!”我心平氣和地說。“關你什么事?”他的頂撞真出乎我的意料。一個轉學生膽子竟然這么大!我當時十分生氣。而他呢,故作鎮靜,蹺起二郎腿,不停地抖動著腳,得意地望著窗外,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這時理智告訴自己必須冷靜“我是老師,他是學生”。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平靜地問他:“如果一個老師在他的學生犯錯時,視而不見,那這個老師是不是好老師?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你做錯事情卻不讓老師批評,有這樣的道理嗎?”我心平氣和地與他說,我給了他過去從沒有的待遇,他也從中受到感動。結果,師生間的火藥味消除了。從交談中,我感到了解學生、保護學生自尊心的重要性。事后,我當著全班的面說:“今天的事就讓它過去了。老師相信他會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認識,我們歡迎他與大家一起進步。”在以后的幾天中,我發現他的確有進步。雖然后來偶有發生,但我總是以自己的師愛去感化他。平時我還多注意他,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幫助。比如拉拉家常,給他講解習題,讓他幫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明白:老師愛他,沒有把他看成差學生。漸漸地,他那不服管的野性收斂了許多。我想,只要對學生付出了真情,付出了愛,回報你的將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三、學會欣賞,學會贊美每一朵花兒的美麗
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與“后進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雖然后進生毛病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如果不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不能喚起學生對教師教育的認同。所以教師就要在聆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了贊美學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班學生李某,自由散漫,不思進取,課堂時常坐著坐著就蹺起了二郎腿,上課聽著聽著就走神,學習成績差,缺乏自信。在多次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曾在小學時,參加過繪畫比賽,得到過一等獎。于是我利用學校藝術節的時間,讓他代表班級去比賽,獲得了成功。在班會課上特意對他進行了表揚,贊美繪畫功底好,美術想象力好。在教師和同學的贊美中,他找回了自信。在“高帽”帶領下,他慢慢改掉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習慣,終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困境,現在已經成為積極進取的好學生。
總之,做好教師工作,一定要聆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贊美學生的優點,傾聽每朵花兒綻放的聲音,這樣就一定能夠帶領學生完善人格,走向美好的未來。
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