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蓮珍
“中國夢”自然是2013年高考的一個高頻熱點,全國共有八份文綜和政治卷中出現了直接以“中國夢”為題材的試卷。熱點問題如何有效展開,成了高三備考復習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下面對2013年高考題中以“中國夢”為題材的試題特點作些分析,并就高考備考的啟示作些思考。
一、高考試題特點簡析
1.熱點切入角度靈活化
2013年高考共有八份試卷的九道題目是直接以中國夢入題的,其中選擇題五題,非選擇題四題。但這九道題目的熱點切入方式靈活多樣、巧妙各異。以四道主觀題為例,北京文綜卷第39題圍繞某班三個學生暢談“中國夢”的學習體會切入,以學生發言的內容對問題作了巧妙的限定;天津文綜卷政治14題第4問從青年學生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切入,但重點落在個人夢想上,給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覺;浙江文綜卷41題第1問則讓學生分析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對實現中國夢的意義;上海政治卷第35題則借助中國夢考了黨的領導的相關知識。盡管中國夢是個大熱點,但這樣具體的、以小見大的切入方式是考生很難預想到的。
2.試題考查內容隨機化
2013高考試卷中關于中國夢的九個試題中,沒有一題是單純地考查中國夢這一熱點的本位知識的,都只是依托這一熱點考查相關課本知識,范圍覆蓋《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三個模塊。具體所考查的知識點很多、很散,并無規律可循。而且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直接與中國夢相關的試題中,竟沒有考查到《經濟生活》的內容。這也反映了試題考查內容具有很大的隨機性。至于到底哪些知識進入試卷考查范圍,在很大程度上與熱點切入的方式有關系。
3.情景教育功能多元化
考試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環節,自然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在知識和能力考查的過程中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的目標,這也是熱點情景所具有的一個重要功能。如,上海政治卷第35題引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而奮斗的歷程這一情景,就使黨的領導的相關知識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天津文綜卷政治14題第4問,從青年學生的個人夢想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切入,就使個人夢想的實現必須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相聯系這一觀點顯得不再空洞與說教。
二、高考備考啟示
1.堅持以本為本,熱點復習定位要準
熱點復習的定位可從兩個方面來把握:(1)作為載體和背景,把時政熱點作為知識的載體、問題的背景,通過一定的熱點復習來帶動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2)作為調料和維C,以熱點的引入來豐富課堂,讓教學更生動、更有味,同時也給學生的精神世界增添一些維C,豐富他們的心靈。因此,備考復習過程中,既不能圍繞熱點猜題押寶,更不能舍本逐末,以熱點復習取代課本。
2.堅持價值導向,熱點復習方向要明
由于熱點情景本身承載著教育功能,因此,在熱點復習中除了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外,還需要從熱點本身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的層面進行思考和挖掘。如,圍繞“中國夢”這一熱點的題目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實現“中國夢”為什么必須堅持走中國道路和弘揚中國精神,個人夢想的實現必須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相聯系等問題,都體現了這一方向。另外,高考命題者在選擇情景的時候,往往會關注那些與眾多熱點相關聯的焦點問題,因此,我們在把握時政熱點的時候,也需要關注這一導向,在熱點與熱點的交叉點上加以更多的關注與思考。
3.堅持多管齊下,熱點復習形式要活
有些教師和學生會把熱點復習從日常的備考復習中剝離出來,安排專門的時間進行所謂的熱點專題復習。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2013年高考試題中的中國夢,這么靈活的切入角度,這么隨機的考查內容,通過短短的幾節專題復習課能解決什么問題呢?熱點復習必須要講究策略,選擇多樣的形式,比較有效的主要有以下幾種:(1)“滲透式”,堅持以考點帶熱點,也即在平時的復習中要注意結合主干知識剖析熱點問題,力求細水長流、水滴石穿;
(2)“捎帶式”,堅持以題目帶熱點,即以平常練習中碰到的熱點為契機,順帶著增進對時政熱點的了解;(3)“專題式”,堅持以熱點帶考點,通過熱點專題復習,引領學生舉一反三,把握熱點和考點。
總之,在高考復習中要關注時政熱點,在試題的具體選材上,對社會熱點,既不刻意回避,也不曲意迎合。在備考中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辯證認識重大社會熱點問題,從而體現出厚重的學科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