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濤
[摘要]教學團隊與精品課程都是高校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為例探究了兩者的關系,并深入分析了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的構建與合作,構建了兩者間的共生機制,促進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建設形成良性循環。
[關鍵詞]國家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共生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69-02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 》中指出,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必須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特別是教學團隊的建設。教學團隊是指根據各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以教研室、研究所、實驗室、教學基地、實訓基地和工程中心等為建設單位,以課程或專業為建設平臺,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形成團隊。而精品課程則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
在進行高校教學團隊和精品課程建設的總結中, 我們發現,如何充分發揮教學團隊在精品課程體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協調教學團隊與其他環節的關系, 特別是如何構建高校教學團隊與精品課程的共生機制,成為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湖南商學院貿易經濟學國家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在這些方面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成效。
一、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與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性
1.保持現有流通理論研究特色。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集中體現了湖南商學院建設地方高水平商科大學的特色,人才創新團隊的建設將有利于保持現有研究特色,維持省內商貿流通研究領先地位,并向更高層次學術平臺邁進。
2.為湖南商學院應用經濟學碩士培養提供支持。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是應用經濟學下商貿流通方向碩士點的主要導師及師資隊伍,高水平的人才創新團隊將為商科類研究生培養提供支持。
3.有助于提升貿易經濟專業本科教學質量。湖南商學院2010年恢復了貿易經濟本科專業,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的建設將為貿易經濟專業的本科教學提供高水平的師資,同時更加有利于國家精品課程《貿易經濟學》的建設工作。
二、教學團隊與精品課程建設之間的關系
對于貿易經濟學這種與課程完全同名的教學團隊來說。教學團隊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極其重要的后勤支持,而精品課程建設則是教學團隊建設的不可忽視的深厚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過程中,各種教學新技術、新內容、新理論、新手段和新理念都必須通過高校教師團隊來充實和貫穿到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精品課程建設必須要求有高水平的教學團隊作支撐。同時,教學團隊建設也離不開精品課程的大舞臺,只有充分利用貿易經濟學的國家級平臺,各位老師才能展示其科研的深厚功力,使科研與教學形成良性互動。
三、貿易經濟學教學團隊與精品課程建設的構建與運作
對于貿易經濟學精品課程和教學團隊而言,我們制訂了相關的發展戰略。其中教學團隊建設的發展戰略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強科學研究,使科研實力居于全省領先地位,并不斷擴大影響力。以研究為中心,以項目為紐帶,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突出應用對策研究,使科研整體水平居全省領先地位,成為名副其實的省級社科研究基地。在學科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要立足于取得學術上高質量、有創新和突破的精品力作;在應用對策研究方面,要瞄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相關重大問題,立足于為黨委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服務。與重點學科、重點專業、精品課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擴大研究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加強課題研究工作,爭取多出精品力作,并積極申報各種成果獎項。充分發揮集群研究的優勢,開展重大科研攻關,圍繞研究方向出版系列學術專著和高水平的專業教材。
2.加強學術人才培養,構筑全省流通經濟學術人才高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一流學術帶頭人和中青年學術骨干,使基地成為全省流通經濟領域的專門人才庫。引入競爭機制,不斷培養和提高研究人員的科研層次和水平。在團隊建設方面,在5年內,形成職稱和學歷結構更加合理的創新型研究團隊。
3.加強學術交流,營造我省乃至全國的商貿流通理論交流基地。通過舉辦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和接待國內外訪問學者等措施,把基地建設成為有影響的學術交流陣地。每年舉辦1-2次學術會議;每年參加國際或國內學術會議15人次。采用多種渠道訂購商貿經濟類圖書、雜志,把資料室建設成為省內流通經濟類圖書資料最齊全、數量最多的圖書、雜志資料基地。
4.加強咨詢服務,努力將基地建設成為全省知名的商貿流通研究咨詢服務基地。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爭取更多的橫向項目,并不斷擴展研究領域。通過主動承攬實際工作部門的委托研究課題、吸收實際工作部門人員開展合作研究、派遣專兼職研究人員擔任實際工作部門顧問等措施,面向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開展咨詢服務,成為黨委、政府工作決策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5.加強制度創新,形成獨具特色、高效開放的新型科研運作模式。通過創新體制和機制,形成機構開放、人員流動、內外聯合、“產學研”一體化的運行體系,在科研制度改革方面發揮示范和輻射作用。
而對于精品課程建設,其發展重點又不太一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精品課程相關模擬實驗教學。在學校現有精品課程中全面推進模擬實踐教學,建設和完善課程的相關模擬實驗室和模擬教學軟件,增加實驗教學課時,鍛煉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2.進一步發揮精品課程網絡交流平臺的作用。針對精品課程知識較為豐富、示范效應明顯的特點,為了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現有網絡交流平臺基礎上,要經常組織網上實時專題討論活動,以加強學生的理論運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深化案例教學。在各門精品課程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自己編寫案例,并相互交流。由于精品課程大部分是經濟管理類課程,學生大部分都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通過自行編制案例,加深了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此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并選出較好的案例做成精品課程案例庫。
4.建立和拓展精品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繼續建立和拓展精品課程實踐教學基地,組織學生前往各實踐教學基地實地考察,獲得第一手的感官認識,增強學生對精品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
5.進一步開展專題講座。一些精品課程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授課形式,這種形式是穿插在授課的全過程中的,課程組多位任教老師根據各自的研究專長來講授相應章節,這樣既體現了科研與教學的結合,也保證了課程的質量。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意課程實踐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要按照教學的需要來安排,一切為教學服務。
6.教學科研相互促進。積極引導有相關興趣的學生參與任課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當中,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提升了學生們的科研能力。
四、建立教學團隊建設與學科專業建設的共生機制
我校從商科教育的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出發,重點探討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相適應的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手段改革問題,為學校商科人才培養、相關課程教學改革提供理論基礎與實踐示范。同時我們也分析、探究了地方高校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總體思路、建設平臺、政策保證以及管理評估等實際問題,實現了推動學術組織創新,提升整體教學水平的效果,并結合實際開展了教學團隊建設與培育的實踐探索。
我們以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為依托,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手段,從商科人才培養的定位出發,提出了先進的團隊建設理念及具體路徑,投建了精品課程與教學團隊的共生機制。在實踐中,我們始終強調“三個堅持”,即“堅持將教學團隊建設成和諧型團隊,倡導和培育協作精神,為提高教學質量共同擔負起責任;堅持將教學團隊建設成學習型團隊,營造合作學習教育理論,共享課程知識、教學經驗、教育信息和學習能力的文化機制和環境氛圍,構造團體協作學習的交流平臺;堅持將教學團隊建設成教學創新型團隊,從教學觀念、教學制度等方面,勇于實踐、開拓創新,實現教學改革的實質性突破”,實現了通過教學團隊建設,建立起對青年教師的傳、幫、帶機制,并以此推動學科專業、課程、隊伍等建設躍上新臺階。這一機制的構建在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實踐中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為學校其他項目發展提供了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陳學紅,林文雄.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及其構建與運作——生態學精品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1(3):45-49.
[2]賈寶維,慈志剛.高校教學團隊建設與學科專業發展關系探究——以內蒙古民族大學“世界史”國家級教學團隊為例[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1(5):103-105.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