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珊 唐淑緩
[摘要]高職生網絡言行總體表現出積極、文明、健康之勢,但同時也暴露出高職生在自律、學習、休閑、法律等方面的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與個體談話,了解和掌握當下高職生的網絡言行現狀及其問題,為有效加強和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引導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和優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和諧校園的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生網絡言行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81-02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高職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調查高職生的網絡言行現狀,了解當前高職生使用網絡的情況,引導高職生正確使用網絡,規范高職生的網絡言行,十分必要。
一、調查方法
(一)調查對象
筆者隨機選擇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高職生進行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450份,回收428份,有效問卷395份。其中男生306人,女生87人,2人未寫明性別;一年級154人,二年級126人,三年級115人;電力系178人,機電系116人,信息系101人。
(二)調查工具
筆者根據自編的《高職生網絡言行調查問卷》進行問卷調查。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上網時間
高職生每天上網的時間多數控制在2-5小時之間,每日上網時間長度比較合理。也有小部分高職生上網時間偏長,每日上網超過17小時。由此可見,大部分高職生上網時間控制得比較合理,張弛有度。
(二)上網目的
閱讀新聞、網絡社交和娛樂休閑依次為高職生上網的主要目的。說明大部分高職生使用網絡豐富業余生活,而用于學習和提升自己的卻很少。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被抽樣調查的畢業班學生當中,只有23.5%的學生表示經常利用網絡求職,比例嚴重偏低。可見高職生獲取信息的意識很強,網絡成為高職生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徑。即時通訊和社交軟件的廣泛流行表明通過網上交流互動是當下高職生與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三)網絡安全
有42.5%的高職生有過網絡賬戶被盜的經歷,19.7%經歷過網絡詐騙,7.3%遭遇過網絡誹謗。差異統計分析,女生比男生更重視網絡安全(p<0.001),來自城市的高職生比來自農村的更有網絡安全意識(p<0.05)。
關于保護個人信息方面,有5.8%的高職生沒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4.3%很少注意,70.1%非常重視自己在網絡上的信息。
對網絡黑客的態度,32.0%的高職生表示尊重黑客的行為但不愿意模仿,13.9%表示崇拜并且想模仿,29.4%對黑客行為表示憎惡,24.7%抱無所謂的態度。
由上可知,大部分高職生能夠重視網絡安全,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但法律意識缺乏。
(四)網絡言論
2.1%的高職生經常在網上談論他人隱私,1.8%常在網上匿名辱罵他人或者轉發不實的信息,2.3%的高職生經常在網上發表粗俗、過激的言論,5.1%有過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被管理員刪除、屏蔽的經歷,7.4%曾參加過網絡罵戰。
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方面,41.5%的高職生偶爾會在網絡上公開發表言論,7.6%經常在網上表達自己的看法,2.8%總是在網上針對某些事件或文章發表自己的看法,48.1%沒有或者很少在網絡上公開發表言論。面對網上出現的過激言論,77.7%的高職生選擇不加理會,12.5%會參與討論,7.7%會留言反駁,2.1%留言支持。
35.4%的高職生喜歡使用當下網絡流行語,13.8%不會經常使用。14.4%的高職生雖然覺得網絡語言聽起來很不雅,生活中不會使用,但會在網絡上表達,發泄一些情緒。其余36.4%的高職生對網絡語言沒有什么感覺,既不喜歡也不覺得不雅。
總之,高職生在網上發表言論時比較謹慎,使用不文明的網絡語言主要是由于宣泄和好玩等心理。
(五)網絡行為
96.7%的高職生從未有過在網上找槍手代考的經歷,3.3%承認找過槍手。3.1%的高職生經常從網上抄答案,27.4%有時會在網上抄答案,40.2%極少,另29.2%從來沒有從網上抄答案。
有1.5%的高職生總是在網絡上進行人肉搜索,0.5%經常,4.6%有時會,12.2%極少,81.2%的高職生從未參與過人肉搜索等網絡行為。
網上發起的抵制日貨、保衛釣魚島等活動,高職生的參與情況如下:從沒參與過的占38.6%,極少參與的占24.4%,有時會參與的占30.5%,經常參與的占4.2%,總是參與的占2.3%。
高職生玩網游頻率如下:總是6.3%,經常17.5%,有時34.5%,極少19.1%,沒玩過22.6%。網游是高職男生業余生活的“主要節目”,將大量時間花在網絡游戲上的原因是無聊沒事情做,以及網游本身的獨特魅力。
90.8%的高職生沒有或極少為了上網不參加集體活動,7.1%有時會不參加,2.1%會為了上網而拒絕參加一切集體活動。
綜上表明,大部分高職生能文明上網,不影響交際活動。出現行為失范主要基于獵奇、無聊、宣泄等原因。
(六)網絡與現實的差距
58.1%的高職生認為自己在網上與在現實中的言行差別不大,7.1%認為完全一致,31.0%覺得有時差距很大,3.8%表示自己在網上跟在現實中判若兩人。可見高職生在網上的性格主要還是現實性格的延伸,小部分高職生具有虛擬的性格。虛擬性格可能是高職生本人的潛藏性格,也可能是受網絡從眾心理的影響。了解高職生的網絡言行,也是從側面了解高職生的思想動態,探究其深層的想法和態度。
三、問題與討論
(一)高職生網絡言行整體情況
高職生網絡言行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網絡是高職生獲取信息、與人溝通和進行娛樂的重要工具,是緩解壓力、表達自我、滿足需求的重要渠道。大部分高職生能在網絡中體驗樂趣,文明言行。而不良網絡言行的出現是高職生出于新鮮好奇、發泄不滿、逃避現實、心理不成熟等原因,以及網絡監管本身的缺陷造成的。
(二)自制力差,自律自控水平低
網絡占用高職生大量的時間,甚至侵占正常的課堂時間,高職生在上課時間用手機上網的情況屢見不鮮。玩心重、自制力差的高職生非常容易將大量時間花費在網絡上,尤其是心理發展不成熟的高職生,自律自控水平低,網絡容易影響其學習和身體健康,還可能影響其個性發展、價值取向等深層次的東西。
(三)學習提升意識欠缺
多數高職生把上網當成娛樂工具和交往工具,只有少數高職生想從網上獲取知識。這與高職生本身學習基礎較弱、學習積極性較差、學習主動性不高有關系。網絡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多元化信息,給予高職生自主選擇權利,但高職生只發揮網絡的娛樂和交流功能,諸多其他積極功能如促進學習與提升能力,甚至畢業求職等功能的發揮則非常有限。
(四)課余文化生活單一,網絡依賴性強
上網時間長意味著課余文化生活的單一。網游是廣大高職男生課余生活的主要活動,女生則是在影視劇中度過閑暇時光。網絡以外的課余文化生活和集體生活,大部分高職生都缺乏參與熱情。高職生通過網絡打發時間,排解壓力,是出于渴望交往、傾訴、宣泄、放松的心理需要。但長期在網絡上尋找寄托和排解煩惱,很容易使高職生對網絡產生依賴心理,影響人格健全發展,影響溝通交流能力和處理現實問題能力等社會適應能力。
(五)法律意識薄弱,法律知識匱乏
高職生對基本法律法規知之甚少,也缺乏主動了解法律法規的積極性,更不懂得如何在網上有效合法地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高職生缺乏在網絡上也有社會責任、法律責任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的認識,對網絡黑客的態度選擇就能證明這一點。學校方面需要適當宣傳和重視高職生責任意識、公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培養。
四、結論
通過問卷調查與個體談話,我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當下高職生的網絡言行現狀及其問題,為有效加強和提高學生管理工作,更好地引導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和優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促進和諧校園的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婉敏,林旭城,梁小君等. 潮汕地區大學生網絡行為心理調查與對策研究[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3).
[2]應祥泰. 大學生網絡行為調查及問題分析[J].武夷學院學報,2009(3):105-111.
[3]李洋,杜文東. 大學生網絡行為與心身健康狀況調查[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9-42.
[4]張小玲. 基于一般層面的大學生網絡依賴原因及對策[J].職業時空, 2010(5):154-156.
[5]夏天靜.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的調查報告——以常州高校為例[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1(1).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