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思思
[摘要] C語言程序設計是許多高校針對理工類專業所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其課程實踐操作性很強。為促使C語言課程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深入地研究課程實踐教學的體系、內容和組織方式,不斷探索好的方法并加以改革,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C語言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12.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164-02一、引言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發展規劃,許多高校針對理工類專業開設了c語言這門計算機程序設計必修課程,其教學對于提高理工類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應用能力至關重要。通過學習C語言課程,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設計方法,從而運用C語言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還能通過深入問題求解實現思維方式的轉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
跟許多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一樣,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實踐教學是課程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互相影響。一方面,學生在理論課上所學到的語法規則、所進行的思維訓練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加以運用和檢驗;另一方面,實踐課上進行的訓練也能幫助學生對理論課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理解。因此,實踐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編程能力的提高,尋求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二、C語言傳統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如今大部分與理論課配套的實踐教材,安排的實驗內容多為驗證性習題,或直接是教材的例題或是其變形題,實驗規模小,上機的過程淪為簡單的語句輸入和結果驗證,成為課堂例題的回顧和操練場。偶有程序設計題,通常也是常專注于操練知識點或單一算法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也直接導致了許多問題,例如:1.由于實驗題目過于程式化,相應練習題多為已知答案的驗證型題或答案隨手可得的簡單習題,使學生將上機過程演變成了簡單的打字練習,難以達到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一旦遇到稍難的程序設計題就感到無從下手;2.對于上機實踐中遇到問題,學生事先缺乏足夠的預期,當碰到程序調試錯誤時,不會主動解決而只依賴于老師。而教師對于實踐課的教學過程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往往是獨自一人要面對多名學生,很難保證現場解答每個學生的所有難題,導致有的學生直到上機結束時還未能解決好一個問題,進而產生挫敗失望的情緒,逐漸喪失學習興趣。3.由于缺乏任務驅動,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動力,大量的課余時間被浪費,不愿主動進行實驗的預習,導致其上機沒有目的性,實踐課上隨心所欲,或無所事事或上網玩游戲,既浪費了寶貴的上機時間,又影響了課堂紀律。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改革思路與實施
為了解決傳統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其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2]它的主要思想是:強調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問題的探索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與興趣,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以使學生保持學習的主動性;學習不再只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更應是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知識、能力。[3]因此,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C語言實踐教學改革,能夠使學生通過探索問題來調動和維持其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習主動權,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改善教學效果。其改革的思路應從實驗進度的合理安排和實施、實驗任務的精心選擇和設置以及教學過程的高效管理與執行等方面來著手進行。
(一)安排合理的實踐教學進度
C語言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學生可以通過上機實踐加深理論課上對于C語言語法規則的理解,也能通過上機調試過程中錯誤的修改逐漸積累編寫程序的經驗。因此,合理的實踐教學進度安排,與學生能否熟練掌握所學理論知識、能否有效提高實踐能力密切相關。[4]教師應以C語言教學大綱為依托,根據本校具體安排的課時數,提前制訂好與理論教學緊密切合的實踐教學計劃和進度安排。以我校C語言教學安排為例,理論課48學時,實踐課24學時,前后持續12周。在實際教學中,本人將實踐課時安排分成兩部分(具體內容見表1)。其中第一部分基礎性程序設計,時間為第一至第九周,每周安排一次兩個課時的上機。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切合理論課所授內容進行加強練習,幫助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點并加以運用,因此所安排的實踐教學內容應當緊密聯系理論課的進度。第二部分為小型綜合系統設計,時間安排在第十至十二周,總共6課時。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自由地安排每次上機的時間和內容,最終將以系統功能完成情況作為檢驗的標準。
■
(二)精心選擇實驗任務
在C語言的實踐教學中,學生是根據安排的具體任務來進行練習的,因此,實驗任務的選擇就需要精心地設計。教師應當注重在平時多搜集和篩選一些內容新穎、綜合性強、與實際應用聯系緊密的練習題,形成一個習題集,并根據每次實踐課的教學目的來進行布置。這些習題應盡量地涵蓋課程的重點內容,并且要難易適中,既不至于太簡單而讓學生體會不到成就感,也不至于太難而使學生出現沮喪放棄的現象。對于教材中的經典案例,也可以在進行適當的修改之后加入習題集,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課堂所學內容及時舉一反三地加以應用,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實驗課程內容的安排可以與習題集一起,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就全部提交給學生,并可以采取對實驗時率先完成的同學進行加分獎勵的機制,以此來激勵學生多利用課余時間主動學習,提前進行思考和準備,提高實驗課上的學習效率。
(三)注重對教學過程的高效管理
實踐教學過程的監督管理,能直接影響學生理論水平、程序設計和調試能力的提高。[5]因此,教師必須要加強對上機實踐過程的高效管理。首先,可以督促學生做好實驗前期的準備,并將準備的過程計入平時成績。比如可以讓學生提前在作業本上或者在電子文檔上編寫好實驗相關的程序,然后交由教師檢查并給出修改建議。這樣做一方面能使學生在有限的上機時間里節省由于程序輸入所耗費的精力,把實驗的重心放在程序的分析和調試上面,也能使學生通過教師事先的分析和建議明確自己的解題思路是否存在問題,從而對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具有足夠的預期。其次,針對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多教師無法兼顧的問題,可采取分組的方式進行管理??商暨x出平時編程能力較強的一些同學擔任小組長,教師只負責指導這些小組長調試好自己的程序,然后再由小組長們負責協助解答該組其他同學的程序調試問題。由于學生在調試程序的過程中所遇的問題大多比較雷同,分組的方式既能使教師從頻繁地回答相同問題的重復勞動中解脫出來,專門負責處理較難的問題,又能有效地保證及時解答每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四、結束語
總之,為促使C語言課程具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深入地研究課程實踐教學的體系、內容和組織方式,不斷探索好的方法加以改革,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艷,王浩.C語言實踐教學方法探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381-382.
[2]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5):74-81.
[3]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與教學改革[J].教學研究與實驗,1998(3):46-50.
[4]賴永秀,李凌,饒妮妮.任務驅動法在C語言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3):125-126.
[5]丁海燕,鄒疆,邱莎. C語言實驗教學體系及改革措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179-181.
[責任編輯: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