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 孫衛紅 李運堂
[摘要] 獨立學院課程教學改革,應該針對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以及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機電類專業的數控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為切入點,進行數控技術教學新模式的探討和訂單式數控人才培養的嘗試,強化學生數控技術應用技能的培養,探索獨立學院學生課程的教學新模式,研究提高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新方法。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基本達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獨立學院教學改革數控技術課程群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166-02一、前言
數控技術是用數字信息對機械運動和工作過程進行控制的技術,它是制造業實現自動化、柔性化、集成化生產的基礎。數控技術的應用是提高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數控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嚴重短缺,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水平提升的瓶頸之一。因此教育部把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領域技能型人才確定為“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正在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數控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根據數控技術的最新技術發展,改革傳統實踐教學模式,開發和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目前,獨立學院數控技術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與母體學校本部的基本一樣,過多介紹較難較深的理論,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體現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違背獨立學院的學生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較好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應用實踐能力,能較快地適應崗位工作要求,在生產、管理、經營技術服務等一線工作崗位從事技術工作的專業人才”。 本文以機電類專業的“數控技術”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改革為切入點,旨在探索獨立學院學生課程的教學新模式。
二、目前獨立學院課程教學的現狀
通過企業調研及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獨立學院機械專業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學院的培養目標、企業的實際要求仍有明顯差距。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課程的興趣也高于純理論教學課程,也認識到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實踐性教學的效果與學生期望值也存在一定的距離。針對企業的調研表明: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的畢業生的要求是不僅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更要有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這樣造成畢業生在就業中的處境比較尷尬,理論知識上不如母體學校的學生,動手能力與高職、技校生又有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的獨立學院的教學存在以下不足。
(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缺乏針對性,重理論輕實踐
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培養計劃及教學大綱和教學模式都是搬用本部母體學院的,沒有體現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不是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而設置的,過多介紹較難較深的理論,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以理論課程為中心開設的專業技能實訓、校外實習及課程設計均為服務于相應的理論課程,因而課時數較少。機電類專業的教學過程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如機械設計、工程材料、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材料成形技術基礎、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數控技術等均是用少量的實踐課服務于理論課,甚至部分課程的實驗課以參觀認知課代替了實踐操作課。
(二)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
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設置往往是形式單一,分散訓練。理論課中的實驗、專業教學計劃的設置雖然經過嚴密的調查和論證,但每一門理論課程的設置對實踐教學都有意義和作用,而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卻難以明白其中的奧妙。學校缺乏一個將這些割裂的階段性的實踐成果串聯起來,使之成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實施機構。因此,實際運用時,即使每門功課學得都不錯的學生,到需要綜合運用這些實踐知識和技能時卻不知如何下手。這說明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中,缺乏讓學生進行系統地學習、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的主線。
(三)傳統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需要改革
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目前國內外數控加工技術突飛猛進及設備更新迅速,而我們的教育卻在這方面反應遲鈍,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我們的培養目標明確地將畢業生定位在技術應用型人才上,這就要求教育緊跟時代發展,其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更是需要突出。例如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中,開設的實驗課時很少,實驗內容多為一些傳統的測量技術,而被企業所廣泛采用的三坐標測量儀等高新技術設備,教師或沒有時間或沒有能力為學生傳授,這也是造成畢業生走向社會后實踐操作能力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學改革對獨立學院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能跟上時代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時俱進。而這又偏偏是獨立學院的“軟肋”,因為許多獨立學院的老師尤其專業教師大多是依靠本部母體學校的。
因此,以“重運用、強實踐”為主線,以培養、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與工程實踐素質和應用能力為目標,增設與更新實驗實訓內容,按層次化、模塊化、創新化的要求,建立服務于實踐教學為核心的教學體系是當前獨立學院數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
三、以數控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對獨立學院教學改革的探討
(一)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優化培養計劃和完善教學大綱
在本課程的建設過程中,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改“實踐服務于理論教學”為“理論服務于實踐教學”,在保證課程對基本理論要求前提下,適當降低課程理論難度,加強應用技術及實踐環節課時,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
具體改革措施是:將《數控技術》課程改為《數控技術及應用》課程,提高實踐教學在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地位;通過增加課內實驗課時,由原來的4個課時改為18個課時,將原來的參觀認知實驗,改為計算機仿真加工教學;并另外獨立設置一門選修課《數控加工中心實訓》,為感興趣的學生提供真實機床實操的機會,并采用以證代考的考試方式,以獲得國家勞動部頒發的數控職業證書為課程成績。
結合國家勞動部頒發的數控職業證書要求,在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指導性方案的框架下,進行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實訓課程教學大綱的構建,編制新課程講義。從教材編寫、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等入手,探索并建立符合當前獨立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特色的該課程的教學體系。
(二)修改課程授課方法
教學模式上以學生興趣為中心,用研究性、探索性、協作性學習等現代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改革,在教學方法上,用“學生自主學習、模擬和實踐”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以創新教育和實驗教學為理念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提高;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和實踐教學并重,重視在實驗和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采取“理論教學與仿真的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將多媒體教室與實驗實訓室相結合,邊講邊看邊練,改變過去在“黑板上種田”的單一教學方式。利用宇龍數控加工仿真軟件,數控系統多選(法蘭克、西門子、華中數控、三菱、廣數等),數控機床類型多選(數控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對數控機床操作面板、工件裝夾、刀具安裝、換刀、加工等過程虛擬訓練。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要求教師定時參加實踐技能培訓,適時調整課程內容(每年調整一次教學內容),及時吸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標準,使人才培養緊扣市場需求。開展市場調研:專業課教師到校企合作企業頂崗實踐,充分了解數控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建立基于特殊零件的數控加工案例和項目的課堂課題討論和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與企業專家合作,建成集紙質教材、電子教材、網絡教材為一體的特色教材,為師生提供自主學習、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學習效率的學習平臺。
實踐證明,經過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評教分數名列前茅;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強了,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基本達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為畢業生順利找到工作提高了競爭力。
四、結束語
以實踐教學改革為切入點,促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完善該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安排,更好地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真正完成和實現,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為國家建設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喬守怡,趙志安等.建設一流實驗教學中心培養高素質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6):660-663.
[2]嚴波,嚴春妍等.產品設計課程群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5):128-131.
[3]王天仕.構建能力培養型實驗教學新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5):97-100.
[4]屈文濤.產品開發設計課程群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與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92-93.
[5]梁萍,程偉.應用型本科機械類專業機械制造課程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8(13):217-218.
[責任編輯: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