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群
摘 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逐步實施,教育領域的全方位教學改革逐步展開。高中歷史教學特別是高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卻未能緊跟課標、高考改革領域的一些變化,高三歷史教學質量無法保證,這一狀況之所以會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舊課程要求以及新課程理念、命題原則等幾個方面的差異最終造成的,強化高三歷史教學的有效性目前已經演化成了當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高三歷史;有效教學
一、新形勢要求高三歷史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有效教學屬于教師手中一種借助教學過程的合規律性特點,指導并推動學生學習的過程,最終也服務于教學目標。在新課程背景下,在高考的命題領域目前正在產生巨大的變化,如,(1)知識更加突出強調能力、素養。(2)教學強調眾多課程資源的統一整合運用,全方位調動歷史素材。(3)結合史觀變化,突出多種史觀的滲透及靈活運用。(4)試題設計上逐步展現出一種專業化、成人化的發展趨向,積極對接高校教育。
二、高效課堂的教學準備策略
教學活動實際上屬于兼顧目的以及計劃的過程,離不開來自教師的精心準備。要展開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團隊的精心備課,能夠積極滿足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
1.確立好有效的教學目標
新高考目前轉向強調“一標多本”,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逐步地淡化教材意識,增強教師團隊的課標意識。目前各個版本的教材在編寫的時候所選擇的依據主要就是課標,因此需要對其展開足夠的研究探討。以此來確立教學目標的重要依據,目前各種不同的版本教材共同強調的內容也應當成為接下來教學的重點所在。搞清楚三維目標之間所存在的關系,借助知識、能力以及方法、情感、態度等多個要素之間的有機整合樹立起明確的教學目標,對
此目標應當是預設的,但也應當兼顧教學環節中所存在的生成性問題,方便展開更加有效的目標實施以及完成工作。
2.利用好教學材料
當到了高三復習階段的時候,歷史教材的相關資源非常重
要,不過這并不是全部的,他還需要教師能夠大量地搜集獲取相關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將歷史還原給學生,同時讓學生形成史論結合的能力。
3.精心安排教學形式
教師實際上是需要“用教材教”,而要取得好結果就應當對教材的內容及時地整合利用。教師在對教材整合之后,借助各種課程資源的使用,綜合設計新穎問題、案例以及情景,設計具體的教學環節。
4.積極開展師生討論
結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一般會具有兩種不同的認知水平:首先是現有水平;其次是學習后能夠獲得的水平。彼此間所存在的水平差,也就是所謂的“最近發展區”。教師因此應當對學生現有的學習水平充分了解,并確定教學實施全新起始點,據此來把握精確的“最近發展區”,借此來跨越“最近發展區”。
三、精心打造高效課堂
對于教學來說,即便教師的備課以及教學設計非常好,但是如果脫離了教學實際,也是無效的。因此,提高高三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關鍵就在于課堂。如何才能確保課堂的高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要改變學生,就必須讓學生為主體去活動。”正如建構主義學習觀提到的學習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還應當具有主動地建構意義,能夠對外部信息完成選擇、加工以及處理,實現個人意義。
2.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所謂課上得有趣,就是要讓學生能夠有一種激動的情緒展開學習以及思考,對于真理由衷地感覺到驚奇,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智慧力量,感受創造所產生的歡樂,以及智慧、意志,讓學生有驕傲感。”其學習動機、興趣以及態度能夠對課堂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應當精心地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實現師生、生生互動,成功地塑造一種更加民主的氛圍以及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當中的熱忱,從而顯著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提高學生的意識
高考實際上重視的是學科能力,未能夠給高校培養人才,因此需要設計考查對史觀的認識、史觀意識的培養等環節。史觀意識培養應當展現在每一堂課程當中,在知識點闡述的時候適當地灌輸,唯有如此,才能適應高考命題方面的改革。
要大幅提升高三歷史教學所具有的有效性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系統化的工作,離不開高三教師不斷認真的總結。本文希望能在以后有更多歷史教育者主動進入高三歷史有效教學的相關探討當中,真正地提高高三歷史復習效果,為最終實現更高的高三歷史教學水平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中央教學科學研究所,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課題組.創新教育:面向21世紀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抉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