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饒日群
摘 要:足球是一種文化,是人們精神食糧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校體育的視角,深入探討中國足球落后的原因及其發展對策;大力發展和推廣校園足球,進而推動學校體育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學校體育;競技體育;中國足球
一、中國足球人口少、普及率更低
根據最近國際足聯的人口普查顯示,有著13億人口的中國只有708754的足球人口,相比足球發達國家,如,英格蘭有738800人,要知道,英格蘭的人口只是中國的■。在國際足聯的最新排名榜上,英格蘭排在第14,蘇格蘭第16,北愛爾蘭第32,除了英格蘭,其他都與球隊本身的實力相符。中國呢?第97!足球人口過少才是制約足球發展的真正瓶頸。足球學校——曾經是中國足球人才的搖籃,現狀又如何呢?生源短缺,已成了國內足球學校面臨的最大難題——無論是公辦的,還是民營的。
二、過早專業化訓練的弊端
作為競技體育的足球隊員,年紀輕輕,就脫離了學校,脫離了家庭,脫離了社會,這種培養機制現在已經證明它的缺憾非常多:他們十二三歲就成天不上學,在一個遠郊區封閉訓練,一訓練就是六七年,這些都把人的個性全磨滅了。而且這樣一個隊成立了,實際上就是一棵樹吊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所有體育發達的國家,體育人才都是以學校作為基礎。我想中國也要走這么一條路,提倡體育教育,讓教育豐富人生體育之路。
三、新型足球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在學校體育中,中國人大附中足球隊的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成功的,它們開創了一條獨特的發展模式:以全日制學校為依托,以學校體育為突破口,創辦全國一流的特色學校。人大附中足球隊為基礎的北京理工大學隊經過兩三年的努力訓練,創造了中國足壇的一個神話:球隊擊敗由眾多職業球員組成的各支球隊,一舉奪得了當年中國足球乙級聯賽的冠軍,并獲得次年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的參賽資格。他們通過對中國足球的獨特理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學校足球與職業足球的完美結合:隊員在校既可以高質量地完成學業,又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職業球員才可能完成的技戰術訓練。隊員大學畢業后,可以選擇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既可繼續踢球,也可選擇馬上就業。多么的瀟灑和人性化!中國人大附中的充滿人性化的足球人才培養模式,恰好符合當今世界足球的發展潮流,也正是目前中國足球所欠缺的最重要的一環。
編輯 謝尾合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