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盧峰
摘 要: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的語感上。語感,簡單地說,“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是對語言文字迅速領悟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勢必會對學生語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感做了初步探索。
關鍵詞:情景;想象;朗讀;積累應用;訓練
所謂語感,就是讀者對語言文字的敏銳感受,就是在感知語言材料時直接產生的一種對語言文字含義、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培養語感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它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創設情境,情理交融,讓學生在體驗中產生語感
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渲染情感,營造有利于情感產生的良好氛圍,讓學生產生與情境相符合的情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很快地進入情境中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情境中去,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培養良好的語感奠定堅實的情感環境基礎。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小學語文課本為兒童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情境教學特別強調教學教程中“情”的作用,主張讓情感進入課堂。要求教師教學時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教師的真情去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情境中動情,充分感受語言中所包蘊的情感因素。這對培養學生的語感是十分需要的。如在理解《窮人》一文中“心驚肉跳”一詞。教師可以先令學生閉上眼睛,接著播放一段貓頭鷹在夜晚的叫聲。然后讓學生討論聽后的感受:有的說那一刻自己突然連筆都拿不穩了;有的說感覺心一下子塞到喉嚨眼;有的夸張地說嚇得連全身的衣服都濕透了;還有的說很想惹無其事,可就是控制不了雙腿顫抖……在學生這些表述中,“心驚肉跳”由一個空洞的、抽象的、靜止的詞語變成了學生一個個鮮活形象的感受,于是《窮人》女主角桑娜在暴風雨中對丈夫的擔心及不安,就很自然地激起學生的憐憫之情。
二、鼓勵想象聯想,讓學生在想象中激發語感
聯想、想象往往是不受邏輯思維約束的思維形態,具有極大的跳躍性與自由性,可以極為迅速地使不同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因此,想象、聯想是培養語感的翅膀。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生進行豐富的聯想與奇特的想象。
想象力對人的語感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如果缺乏豐富的想象,學生對教材內容就難以全面、正確地理解,對文本的語言感悟能力就會大打折扣,就無法感受到作品的意境,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從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來看,雖然文字甚少,言詞淺顯,但是卻具備一定的韻律美、節奏美,語言文字生動活潑,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十分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想象中激發語感。學生通過淺顯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場景,頭腦中能夠呈現出相應的畫面,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樣的想象情境中,體驗到文本所具有獨特魅力。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每篇課文有每篇課文的特點。沒有想象,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語感培養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想象,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無形的世界,讀出美的情感來。通過想象再現相關形象,只有這樣才能進入作者所描繪的世界。因而,沒有想象,學生就無法真切地感知語言形象,自然也就談不上形成良好的語感。
三、加強朗讀感悟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增強語感
朗讀是閱讀教學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方法之一,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選好朗讀材料,有些文章也不是每一段都適宜背誦,要挑選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警策的語句。好的文章讀起來瑯瑯上口,越讀越有滋味,多朗讀和背誦這樣的文章,將會使學生選擇終身受益。
朗讀是心靈的對話和交流,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是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基礎。在朗讀過程中,認知語言的情趣,把握語言的精髓。對一些典范的文章進行反復朗誦,有助于對文章的整體形成準確的認識,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對培養語音感、語義感和語法感有很大促進作用。
四、廣泛閱讀,感悟生活,讓學生在應用中提升語感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感,除了主要依托于課堂教學以外,還要充分利用大量的語言應用活動,讓學生的語感在不斷的應用活動中得到鞏固和提升,最終內化成終生實用的語感能力。課文是規范的語言,是學生學習的范文,但培養語感僅靠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應重視增加培養學生語感的機會。。感知“自己的實踐”是語感得以生成和升華的唯一條件。
語感要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去感知,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是語感的源泉。對于優美的散文,經典的詩詞,一定要勤記多背,增加積累,并將語言材料內化為自己的言語,這是積累、豐富語感的重要途徑。語文學習,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讓學生少做作文,多記日記、周記、歲末回首、生活隨筆(感謝生活、我的困惑等)。
五、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重要,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提升語感
原國家督學柳斌指出:“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師對詞法、語法、章法的講解講出來,也不能依靠教師對課文的詳盡分析分析出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實現,只有在學生自身主動參與的語文課。”語文課標提出“要重視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就是要求閱讀教學中要注重讀寫結合,強化學生語感。
聽說讀寫的訓練都很重要,語感的靈敏和準確是以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的養成為基礎。聽讀就是將他人使用的外部言語轉化為自己的內部言語的過程,是言語形象理解和儲存;說寫就是先產生內部語言,而后進行編碼至外部言語的輸出過程,是言語形象的模糊和創造,聽讀、說寫對言語互為吸收和運用,將會螺旋式地推進語感能力的培養,反過來,語感對聽讀,說寫基本語言運用能力起監督和指導作用,這樣相互作用,諧調發展,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總之,語感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們應該引導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評價作品,得到審美體驗,豐富精神世界。讓學生在文學的百花園里盡情地觀賞,飽覽無限風光,這才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