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管理主要實施者。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班主任工作的成敗將直接影響到班級工作的開展。本文針對如何搞好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做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以身作則;班級文化建設
復雜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重點,千頭萬緒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親歷親為。小學生缺乏解決問題的技巧,太多的瑣事不得不求助于老師,解決問題的同時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個好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要做好小學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除了耐心和愛心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為人師表,率先垂范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范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師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范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對每個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不同于課堂教育,它是無形的,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環境影響習慣。一個好的環境可以造就一批品質好的人,可以使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得到好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習慣成自然。每當新學期開始,我總是親自和幾個小干部一起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學習用品、衛生工具放置到妥當的地方,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一種整潔的環境。因此,我班學生每次打掃清潔后都把工具擺放得整齊,教室里是窗明幾凈,地面無灰塵,學生無論如何都不會去吐上一口痰。這樣,學生逐步形成了講衛生、講整潔的好習慣。
比如早上到班里后,我讓先進教室的同學開始讀書,后來的同學見教室里的同學在認真地早讀,便悄悄地走進教室,很快拿出課本認真讀起來,在這種環境里,同學們慢慢形成了一種早讀的自覺行為,沒有一個人說話,教室里是書聲瑯瑯。我認為利用環境育人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環境育人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無聲教育,有時甚至比老師的嘮叨要靈。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還有許多方面,如制定班級公約、班級奮斗目標、班級課間活動等。帶領全班同學,用自己的雙手來布置教室,根據本班實際制定各種管理制度,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的目的,班級文化建設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我們班主任合理地、創造性地利用這一教育功能。
三、班級管理要充分發揮民主
班級管理過程要公開透明,讓廣大學生感到班集體的溫暖。因此,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實行全程公開,要通過建立民主、平等、公正的秩序,來推進班級工作,強化學生的民主意識,有益于班主任工作的開展,也有益于學生一生的發展。
1.在班干部選拔活動中,如果班主任僅憑自己的一廂情愿去指派某個同學擔任某一職務,其結果不大盡人意,同學之間的了解比老師細致,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如何,能否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學生心中比老師更為清楚。因此,班干部的產生宜采取“競選”的辦法。先把班級職位分開,讓有意擔任某一職位的同學發表“競選”演說,當眾介紹自己的優勢,后由全班同學根據該生實際表現公開投票表決,這樣產生的班干部,說服力強,威信高。對于不合格者及時撤換,班主任還應組織同學對班干部進行監督,定期評議,達到人人能管的班級管理理念。
2.一般情況下,學校每學期都選拔一批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作為表彰。這一選拔必須在班內公開評比,班主任不能一手包辦指定,評比過程都應公開進行。全班同學公開表決,這樣的評比,體現出學生的民主參與性,這樣選出的優秀必須具有榜樣作用,能讓同學心服口服,班級重大活動的實施都應公開征求學生的意見。
班級工作是全方位的,也是復雜多變的,但只要班主任能始終以“公平、公正、公開”管理班級事務,那么,必將取得家長的信任,從而使班級工作得以順利進行,良好的班風也得以形成。
四、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要形成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去影響,制約每個學生的心理,規范每個學生的行為。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行政命令和規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善于引導學生對班級生活中一些現象進行議論、評價,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記得我剛接一個新班的時候,班里學生的“傲”氣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邊發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學后窗戶沒關就走了,大白天六個管燈全開著卻不以為然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開展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班會,會上對小事該不該管進行了辯論,還列舉同學身邊發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結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實踐證明,有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就會無形的支配集體成員的行為和集體生活,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班主任是為班集體的專門管理而設計的角色,是對一個班級的全體學生全面負責的教師,是該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協調者,是學生生命活動的推動者,只要我們能從點滴的小事做起,不求做的驚天動地,但我們要力求走過的每一段路,均能留下自己的足跡,都能反映出自己的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