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彥斌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現代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全面分析,結合教學情況,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針對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發展完善提出參考意見。
【關鍵詞】高中體育 模塊選項教學 問題 對策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模塊選項教學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體育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的根本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新課改的指導思想。但是,隨著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廣泛應用,一些相關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一、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的問題
1.體育模塊選項沒有合理設置
在高中體育課實際開展的過程中,對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使用是建立在學生的需要以及興趣的基礎上的,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實際使用時,由于師資相對缺乏,模塊選項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受體育場地設施以及專業水平等相關因素的限制,導致相關人員在對體育模塊進行設置的時候,不能從學生的實際需求角度進行充分的考慮,出現一些體育模塊選項設置不合理的情況。比如說,由于某種原因的限制,學生喜歡的項目不能開設,或是開設的項目相對較少,導致學生的選擇范圍縮小。另外,學生自主選擇會造成人員分布不均勻,相關教師為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可能會干預學生的選擇,從而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
2.課程目標評價規范性不足
在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實際開展過程中,相關的評價體系非常重要。主要表現在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以及自我評價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定。但是,這一評定體系在實際應用的時候沒有相對客觀的評價指標,在開展過程中大多是以主觀的評價為主。在一般情況下,相關教師都會給學生評價為優秀,導致評價體系作用得不到發揮。
3.對教學理念以及新課標課程性質理解不正確
在新課標推行之后,一些教師不能正確認識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理念,認為體育課程中的核心任務就是健康,導致技能教授減少。實際上,高中體育課程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過程中也不是盲目的將學生意愿作為教學主要依據。這種教育理念上的偏差,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相關教學內容在選擇過程中出現不合理的情況。
4.教學內容科學性不足
在開展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時,學校在課程開設時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在自身興趣的基礎上對模塊選項進行選擇。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進行時,培養和提高體育愛好和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學生更換選擇項目,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的連續性以及積極性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體育知識以及技能的學習以及提高。
二、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措施
1.結合實際情況,保障模塊選項的規范性
在開展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時,其相關的模塊選項需要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對新興的體育項目或是傳統項目進行選擇。但是,無論怎么選擇,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出發點都是立足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的,要與學校實際情況充分結合,保證相關的教學能夠順利開展。
2.改進評價方式
對學生基礎技能以及知識掌握程度最好的檢驗方式就是評價,評價在高中模塊選項課程開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的時候,相關的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況,根據不同的模塊選項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保證對學生學習結果以及過程的評價的客觀性。另外,在開展評價活動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積極性。
3.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教學觀念
教師作為體育知識的傳播者,在教學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開展時,相關教師的專業水平以及教學觀念對體育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為高中體育模塊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4.加大對場地設施以及師資力量的建設
在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體育場地設施以及師資力量的不足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想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就需要強化對教師專業水平的培訓,加大對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保障體育模塊選項教學能夠順利完成。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模塊選項教學的開展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另外,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的運用,還可以提高學生體育基本技能,拓寬發展他們的知識面。
【參考文獻】
[1] 葛建南、孫超. 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 體育學刊,2011,27(19):192-193.
[2] 劉帥成. 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 教師,2013,25(17):122-123.
[3] 雷健. 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3,22(12):197-198.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大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