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對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以及教師的價值觀、發展觀等都提出了鮮明的挑戰,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標準》要求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個反思型教師。教師只有對身邊的教育對象、教育規律不斷反思,才能真正理解《標準》的精髓,適應《標準》的教學要求,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
一、關注學生活動是提高學生能力的基礎
根據《標準》要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老師不能搞“一言堂”、“滿堂灌”,而學生的學習活動不能只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
我校剛畢業兩年的閆老師開設能力達標課,內容是“直線方程”第二節——兩點式。閆老師準備很充分,先是引導學生回顧直線的斜率公式,然后對斜率公式作簡要的變形,得出兩點式直線方程的表達形式,接著投放練習題組加以鞏固。整節課學生活動量足,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以彰顯,師生雙邊活動充分。聽課老師給予這節課以較高的評價。
但筆者不敢茍同,因為筆者有幸作為評委參加全市數學優質課評比。有一位剛畢業3年的年輕教師周靜上了跟閆老師同樣內容的課。周老師將班級學生按照第一排學生座位所在直線為x軸,指定一列學生所在的直線為y軸,建立坐標系,讓每一個學生記住自己的坐標,然后隨機抽出兩名學生說出自己的坐標,提出問題:怎樣根據學過的知識求出經過兩點的直線方程?組織學生討論、演算,有的學生先求出斜率,然后運用點斜式求出直線方程,有的學生運用斜截式求解,有的學生概括出用待定系數求解等。教師巡視學生求解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然后提出問題:是否還有更為簡潔的方法?組織學生探索,得出直線方程兩點式的表達式。接著讓同桌的兩位學生互相各出5道題,交換批閱。在學生編制的題目中有的兩點所在直線與x軸垂直,但也有兩點與y軸垂直,兩點式公式不能用怎么辦?是否題目編制錯了?周老師并不急于告訴學生原因,而是引導全體學生共同討論。此時學生爭論比較熱烈,最后周老師提出問題:過兩點直線的斜率公式中,這個斜率公式的約束條件是什么?能表示平面內任意直線的斜率嗎?為什么?最后設計相關的梯級題組作針對性訓練,總結規律、方法,順利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是年輕教師,但由于教學方法不同,關注對象不同,教學效果相差很大。周老師把“身邊的數學”引入課堂,其教學設計能凸顯《標準》理念,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合作學習、自主探究;而閆老師的教學設計則更多地關注知識的傳遞、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有“教材中心”“教師中心”這一傳統理念。單從學生掌握知識這一層面來說,在短期內差別可能不會太大,但是,從學生終身學習、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這一層面來說,其差別可想而知。
二、精心設計教法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
面對《標準》的挑戰,教師必須與時俱進,盡快轉變角色,自我更新、完善和發展,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搭建平臺。我們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周老師的角色轉變較之閆老師的轉變要快,對于《標準》理念的理解較之閆老師要深刻得多。
《標準》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作出了明確規定,要培養“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人才。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是否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比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為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的愿望,如何指導學生自主探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采用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在課前作好充分準備。以往的備課僅著眼于將知識梳理分成小塊呈現,對重要知識點進行強化設計。目前,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情,備學法,備課要著眼于如何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改變師生關系是活躍學生思維的保證
王老師是我校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骨干教師,又是高二年級數學備課組組長。在一次學校舉辦的優秀課評比活動中,他授課內容是“三角函數”,在分析一個例題后,投放一道已知三角形的兩內角的正弦關系,判別三角形的形狀的相關變式練習題。經過教師點撥、學生推理演算得出該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這一結論。接著分析探求另一例題時,忽然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老師,剛才的那道題目中三角形還有可能是鈍角三角形。”不知是思考欠嚴密還是老師的講課被打斷,王老師的臉色泛紅,掠過一絲不快,但很快消失,語氣和藹地說:“請你先跟上思路,有問題課后再研究。”王老師雖然語氣和藹,但我看到這個學生悻悻坐下,看得出他還在想剛才的問題。仔細研究發現,剛才那道題確實有兩解,即等腰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事隔兩天,我與王老師交換意見,王老師說課后已經及時與那個學生討論過,而且在班里作了更正,并及時鼓勵、表揚了那個叫周建的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有時會出現認識不一致甚至矛盾沖突,這屬于正常現象。但是,有些教師頭腦中“師道尊嚴”的傳統理念仍然占有相當地位,有的師生之間甚至處于對立狀態。王老師的這節課教學任務完成非常順利,參加聽課的老師也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是,筆者認為王老師在課堂上對待周建提出的問題處理方法欠妥,剝奪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甚至有傷學生自尊心。學生敢于提出質疑,說明他是在進行批判性地思考,正是思維活躍的體現。
發揚教學民主是《標準》的理念。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數學課堂教學的模式不僅要有預設,更要有生成。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要讓不同的學生敢于發表意見。教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思維,應善于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的課堂才能是開放的、平等的、和諧的、民主的課堂;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教學。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建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