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張麗芬 高長華
摘?要:師資隊伍建設是技工院校打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是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所在。本文重點研究了當前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提高技工院校師資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技工院校?師資隊伍?現狀?對策
目前,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不能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學校發展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如何?具體存在哪些問題?應當如何改進?為此,筆者進行了深入調查和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和抽樣調查法,以鎮江市技工院校為核心,涉及周邊江蘇、廣東、上海等地技工院校,分別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技工院校師資隊伍現狀
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共有2892所技工學校,在校生總人數達422.8萬人,在職教職工26.7萬人,其中文化技術理論課教師13萬人、生產實習教師6.6萬人、兼職教師4.3萬人。在文化技術理論課教師(共129753人)中,高級講師34708人、講師47311人、助理講師36345人;在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共66461人)中,高級實習指導教師8104人、一級實習指導教師14051人、二級實習指導教師12621人、三級實習指導教師6952人,技師、高級技師19072人,一體化教師64282人。
二、技工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1)實習指導教師比例偏低。雖然學校對實習指導教師的引進力度有所增強,但實習指導教師的比例仍然偏低,技術理論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未達到70%,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
(2)一體化教師缺乏。在大部分學校中,一體化教師的比例低于60%,有的學校一體化教師的比例僅占到專業教師總數的33%。
(3)職稱結構不合理。高級講師、高級實習指導教師所占比例未達標,不能滿足高技能人才培養對教師理論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4)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缺乏,且影響力不足。專業教師的研究領域多集中在傳統專業上,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2.師資隊伍整體實力不高
(1)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筆者發現仍有32.9%的教師經常采用一堂課一人講到底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并且沒有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老師傳授的知識對將來就業是否有用”這一問題上,有20.4%的學生認為“老師教授的知識過時了,沒有用”。
在教師的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方面,有31%的學生認為班級內僅有少數幾個學生被教師提問,僅有51.5%的學生覺得自己是課堂的主角,48.5%的學生認為教師才是課堂的主角,教師在課堂上遠遠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2)師生交往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次調查發現,學生認為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次數和深度有限;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教師缺乏主動性和有效的方法。除了課堂教學以外,在“學生與老師交流的主要方式”的問題上,有40%的學生認為與教師沒有交流。
在“學生愛聽的課”這一問題上,學生最關注的是“舉例貼近生活”“教師注意與同學互動”,選擇比例分別為39.9%、31.2%。在“更希望老師加強哪些方面的培訓”的問題上,學生選擇最多的是現代教育理念和科學文化及人文方面的素養。
(3)教師自我評價不高。教師對自身的發展狀況不滿意,認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不能完全適應教學的要求,應該加強學習和培訓。但在如何更好地規劃自身發展方面,教師的主動性不夠,大部分教師希望由學校或管理部門出面組織。調查顯示:26.8%的教師表示對自己目前的發展狀況不太滿意或很不滿意,高達52%的教師認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基本能或者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需要加強學習和培訓。在教學業務能力上,只有23%的教師表示能夠完全適應一體化教學的要求,“缺乏一體化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缺乏所需的專業知識”,在教師不能適應一體化課改的原因中居前兩位。
3.培養現狀不理想
在調查中,筆者通過問卷的形式對技工院校教師隊伍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各大技工院校師資培訓的類型,在總體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校本培訓、兄弟院校培訓、企業實踐、出國培訓、高等院校學歷提升培訓等,但在培訓的側重點方面有所不同,培訓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在師資培養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師資隊伍來源渠道單一。目前技工院校大多數專業教師是來自普通高校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或本科畢業生,他們從普通高校直接到技工院校,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不強,專業實踐經驗和教學基本功相對薄弱,缺乏技工教育的相關經驗。而對企業中技術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優秀員工來說,技工學校缺乏吸引力。以上兩方面原因導致學校中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2)培訓效果不理想。在對培訓效果的調查中,近50%的教師表示培訓對自己幫助有限,甚至沒有幫助。高達75%的教師認為培訓的重點應該放在新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培養上,48%的教師認為當前綜合素質中亟待提高的方面是工作責任心。而目前技工院校開展的教師培訓多是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圍繞教學和科研的培訓,培訓量占到70%。在“比較喜歡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調查中,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以函授的方式學習居前兩位。
(3)培訓保障不力。當前,我國還沒有建立技工院校教師繼續教育制度,教師培養缺乏比較系統的模式和流程,缺乏依托高校、大中型企業培養培訓教師的基地,多數師資培訓只追求數量而不注重質量,只重視業務培訓而不注重全面素質提高。培訓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培訓技能不對口,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和互動有限,教師很少能夠接觸到企業的先進工藝,無法準確地把握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這些都影響了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對策建議
1.構建技工院校教師能力素質模型
對技工院校教師能力要求進行全面梳理、科學界定,提出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從教師的知識能力、技術能力到個人綜合素質,從“看得見的” 能力到“看不見的”能力,構建技工院校教師能力素質模型,為技工院校師資培養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2.構建完備的師資隊伍培養體系
政府和學校應在充分調研的情況下,分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構建技工學校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并強化培訓保障,使得技工院校的師資培訓有系統性、針對性、可行性,將師資隊伍建設落到實處。師資隊伍培養體系應當包含培訓、繼續教育、下企業鍛煉、青年教師培養、班主任隊伍建設、師德師風、錄用考核聘用等內容,每一方面應包括實現目標、具體措施、實施步驟等,既有指導作用,又有可操作性。
3.構建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
技工院校要突出一體化教師的培訓,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在教師引進上,提高從企業引進優秀技能人才的比例,改善師資隊伍結構;另一方面,讓專業教師走進企業、走近生產一線,了解先進工藝和技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技能水平。當然,這需要各個學校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深化合作層次和力度,也需要企業的支持和政府的大力推進。
(作者單位:鎮江技師學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