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汽車工程系)
2009年,我國超越美國、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2012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全年累計生產汽車1 927.18 萬輛,銷售汽車1 930.64 萬輛,產銷同比增長率較2011年分別提高了3.8%和1.8%。伴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穩步發展,汽車行業人才短缺問題隨之而來。2011年,由中國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六部委聯合公布的《緊缺人才報告》指出,目前國內汽車業人才的缺口至少100萬,未來5年汽車人才將更加緊缺,其中包括汽車營銷人才、管理人才、汽車研發人才等,尤其高水準的汽車營銷人才更是奇缺。
我國汽車營銷類專業的設置較晚,而且僅僅設置在中高職層次,在本科教育層次沒有設置“汽車營銷”專業。需要指出的是,汽車營銷不是一個獨立的專業名稱,只是汽車營銷相關專業(主要包括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汽車營銷與維修、汽車整車與配件營銷等專業)的一個就業方向。高職汽車營銷類專業肩負著及時向社會輸送高層次汽車營銷人才的使命。高職教育不斷地進行著改革與創新,在汽車營銷專業存在與發展的十幾年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暴露了表現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諸多問題,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求。改革與創新是提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但如何使改革與創新更加地行之為效,找到正確的方向是尤為重要的,也就是說,要明確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目標應該是什么。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目標就是使高職教育培養出的學生達到相關職業標準的要求。早在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強專業教育相關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的相互溝通與銜接。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
職業標準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幾大類。一般情況下,職業標準指國家職業標準。目前,我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并沒有“汽車營銷師”國家職業標準,現有的與汽車營銷相關的國家職業標準有“營銷師”和“汽車配件銷售員”。2009年,廣東省在原有的(05 版)的基礎上修訂了《廣東省汽車營銷師職業技能鑒定規范》。本文通過調研發現,現在不同地區、不同省份、不同品牌對汽車營銷人員需求的差異并不明顯。暫且,可以用09 版《廣東省汽車營銷師職業技能鑒定規范》作為職業標準去進行汽車營銷類課程體系的設計,此標準對汽車營銷人員的基本要求如表1。

表1 汽車營銷人員基本要求
以汽車營銷人員基本要求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構建符合實際需要的課程結構體系,如表2、3、4、5 所示。
2.1 公共基礎課程設置( 表2)

表2 公共基礎課程設置
2.2 專業基礎課程設置( 表3)2.3 專業核心課程設置( 表4)

表3 專業基礎課程設置

續表3

表4 專業核心課程設置
2.4 選修課程設置( 表5)

表5 選修課程設置
3.1 整合教學資源,突出職業教育特色
依照上述課程模塊,考慮不同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知識的相關性,結合課程學時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避免不同課程之間的內容重復。同時,加大實踐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確保理論和實踐教學課時比例至少為1∶1。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應是相互補充、相互提升的,比如:把汽車市場營銷課程中的促銷部分與營銷策劃課程(或者實訓課程)進行銜接,公關禮儀課程與職業素質實訓等相關內容進行銜接。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刪減或擴充,這樣既能避免知識重復率過高,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效果。
3.2 加強內涵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培養學生的文化內涵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高職教育亦然。在汽車產業的買方市場條件下,顧客購買汽車產品,除了對汽車產品的認同,更是出于對銷售人員的認可。調研表明,汽車銷售企業對銷售人員的責任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員工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樣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1]劉存山.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課程體系的開發研究[J].中國電子教育,2010,(2).
[2]汪宏杰.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職業能力課程研究與實踐[J]. 職業,2013,(15)..